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融汇古今,全长约1791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工程之一。本次“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概念方案征集”主要针对京杭运河南端的杭州大城北段落
。
同济设计集团与SWA组成的联合体喜获佳绩,中标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朱家坝路以北标段。
项目概况
方案征集设计范围约166公顷(含已建范围约22公顷),研究范围约64公顷。
项目范围东至大运河杭钢遗址综保项目,南至上塘河,西至京杭大运河,北至崇杭街。
沿线主要由京杭大运河、电厂河、杭钢河、上塘河、宣杭铁路防护绿带、支流水系及新开挖河道等两岸滨水公共空间构成。
项目区域内绿地相通,水网相连,工业遗存和码头岸线资源丰富,沿线多以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为主,项目沿岸全长约23公里,绿化带宽度约15-170米,河道宽度约40-120米。
设计概念
方案以“运河新韵、杭城兴航”为设计主旨,从较为前瞻性的角度提出构筑一条生态型、城市性、文化性、艺术性、智慧型相融合的未来运河的愿景。
依托百年工业基底,书写千年传承,唤醒曾经的温度、记忆和故事,实现从历史运输河流向人民的河流的成功转型。
总体景观规划通过纵横环链相叠加的形式重新梳理规划原有的景观空间格局,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和工业文化带架构大城北区域核心发展脉络,通过运河活力艺文环链以及都市生活水岸环链的植入,串联既有腹地空间与滨水景观廊道,实现景观空间向城市腹地功能的渗透。
设计重点关注水与城的关系,并提出五大具体设计策略:
#1
活水融城
以运河之水为主要设计导向,打造滨水通廊,强化滨水景观与腹地联动,景观共享提升,实现公共文化空间与景观空间联系。
南门户运河湾公园,炼油厂及博物馆地块,北门户工业公园以及独城生态乐活公园作为整个运河沿岸社区的主节点,串联两个运河文化环,运河沿岸的绿色廊道经由滨水社区边界向内有机渗透。
#2
理水兴城
梳理滨水公共空间体系,实现水岸三线贯通,通过连续的空间体系串联运河沿线的碎片化公共空间节点。
沿水岸三道顺应两个环链公共空间系统全线贯通,通过码头场站体系建立、水上旅游、水上交通、游艇经济、水上运动等产业导入,架构一个连续,低碳,完整清晰的慢行游览体系及水上游览体系,把大城北水上产业打造成国家文化公园样板。
#3
阅水观城
充分挖掘场所特质,实现运河文化传承,融当代城市生活特征与运河历史文化于一体,打造一条可阅读、可体验的滨水岸线。
新的设计将场所的功能和表达理念从过去的工业用途扩展到服务于人们的场所。
“形式遵循功能”的概念通过创造动态的新目的地,给城市生活带来活力的同时,创造了传承历史、表达当代文化的语境。
#4
碧水绿城
构建完整的蓝绿生态系统,通过水策略、绿色策略与低碳策略的运用实现全区生态品质的提升。
沿大运河形成都市生态廊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腹地集中绿地架构海绵城市环,提升场地生态潜力。次级河道沿线通过生态修复形成微生态廊道,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生态。
#5
水城共荣
方案以新建标志性建筑为核心,一系列改造的工业构筑物元素为辅,融合片区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标和整体功能互动布局,形成商业活力、艺文核心、休闲社区和生态运动四大景观活力区。
沿运河活力艺文环链共设置九大活力艺文公园,围绕节点结合滨水公共游览路径形成艺文主题游线、生态主题游线等多样性的空间游览体验。
在主要节点空间设计上,方案充分挖掘场所特征,尊重现状良好的植被基底,拓展多样化的景观种植。
以场地肌理变迁与既有遗存为出发点,向史而新,打造“北门户工业体验花园”、“谢村滨水生活水岸”、“炼油厂综合体滨水公园”等九大重要滨水空间节点。
节点设计以“工业涟漪、城市切片”为主要设计策略,保留场所特征作为运河滨水活力引发点,通过新的体系植入,实现空间的整合与激活。
叠合生长,打造立体艺文地标,功能弥合,实现腹地联动共享。
结语
整套方案通过生态景观提升与重要节点空间塑造,整合山水环链沿线的景观要素,实现整体提升,以杭州与大运河文化带为依托,传承流动的文化,创造艺术之旅,提升城市人文魅力。
•
了解
更多
•
•
业务联系
•
王佳
|
|
021-35376000
李娟娟
|
|
021-35377770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