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总耗能约三成为
建筑耗能
。 同时国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持续性建筑关注者,更不乏优秀的实践者: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朱竞翔
教授及他率领的研究小组。更多请至:
四川灾区剑阁县下寺村新芽小学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摧毁无数四川人的家园,亦揭示了部分建筑物缺乏良好的结构设计与施工监管,导致重大伤亡及财物损失。灾后的重建工作繁重,由于建造需时,因此临时建筑充斥处处,舒适耐用却欠奉,拆除后更会造成建筑垃圾,浪费资源。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
朱竞翔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套创新的轻型结构建筑系统,在两周内重建
四川灾区剑阁县下寺村新芽小学
(点击蓝色链接查看更多信息)。该小学在大地震后顿成危楼,学生需步行一小时到较远的小学上课。在香港龙的文化慈善基金及中大新亚四川重建基金的资助下,新芽小学的重建工程已于二零零九年九月落成竣工,再度启用,其结构安全耐用,外形美观,具备良好的热物理性能,可有效节能,且造价相宜。
朱教授设计了轻钢框架为校舍主干,预制墙板与之拉接,形成复合的轻型结构系统,具备高抗震功能,虽然外墙仅十六厘米厚,却可抵御强烈地震。轻钢框架受面材及表面涂层保护,寿命最少可达二十年。另外,建筑物具热物理性能,采用了隔热及储热物料,配合多层构造及恰当的门窗位置与面积比率,确保室内冬暖夏凉;分散式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系统,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学校亦实践先进的环保概念,框架连接多以机械方式装嵌,减少使用化学胶结剂,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并装置了太阳能淋浴设备及尿粪分离式的厕所以提升卫生情况。另外,框架的装嵌方法亦比传统的方法更便于维修、拆卸或移动。
新芽小学的建筑素材贯彻了可持续建筑的原则。旧校舍的建筑材料循环再用,于新校舍作垫层、铺地以及蓄热体;部分村庄中的旧石器亦用作庭院装饰。除了水泥之外,施工时毋须购置其他建材,取而代之是善用民间智慧,运用多款水磨石、水磨砖、水磨瓦以及砖砌地坪,借以鼓励当地工匠保留传统的手工艺,减少对工业化建材的依赖。
学校的全部构件均在深圳及成都的建材工厂预制,现场施工过程极为简易。在中大建筑学院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短短两周内已建成450平方米的永久校舍。校舍共有四栋围绕中央庭院布局的单层建筑,提供四间标准教室及多功能礼堂、教师办公室及环保厕所等。
朱教授表示:「新芽校舍的建造示范了集成研究对设计的重要性。集成研究提供创新思维及方法,而设计则结合研究的精要,将之转化为便于应用的产品。新芽校舍的突破性研究解决了长久以来建筑速度与质量的矛盾,它的设计整合了不同的制造潜能,而现场的建造
活动更成为凝聚社群、传递知识的良好契机。」
国内的建筑业界及最大的组合屋生产企业对这项目皆表示浓厚兴趣,除探索技术合作的可能性外,更在施工期间委派专人到现场学习。国内的建筑师亦纷纷邀请朱教授讲授研究心得,进一步认识这项崭新设计及相关的建筑技术。
校舍重建计划邀请了三十名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大学生,以及身为建筑师的志愿者参与为期十多天的施工过程,亲身体验创新的建筑技术,实践乡村都市互哺共生的理念。
朱教授的研究团队已经完成
第二所四川新芽小学,位于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
(点击蓝色链接得到更多信息。)并致力进一步发展及推广高集成度的环保建筑产品,重建四川灾区以及协助建设国内其他有待发展的地区。
点击蓝色链接看高清大图。可使用放大功能。
总平面
建筑平面
建筑剖面
建筑模型鸟瞰
节能测试(温度)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