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Di
在这里,我们希望呈出一种更加模糊和不确定的状态。艺术,建筑,环境被置入一个事物间相互影响,关系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世界。正如“燃冉”艺术季”回环之歌“的主题:就像”一段悠扬往复的旋律,一簇流动的光芒,一种涌动的能量“。
Mur Mur Lab
大约五年前起,我们开始讨论建筑和艺术关系的问题。同一时期我们也开始尝试策展的工作,到今天mür mür已经组织了十五场艺术展览。2022年底我们接受UCCA的委托,完成了“燃冉”艺术季首次线下展览的空间设计。展览场地选择在新天地壹号会所的老建筑里,有十五位青年艺术家和三位驻留艺术家的作品将在这里展出。
▲建筑外观© WDi
词语,建筑和艺术
历史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写道:“如果词语能够表述艺术作品最深的内容或想法,那么艺术本身就是多余的,所有的建筑物、雕塑和绘画就可以不用建造、不用加工、不用绘制。”沃尔夫林的话是在告诫,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体验,而不仅仅是物质形式。
▲展览入口
© WDi
但在现实场景里,艺术思想的传达和场所体验的传达常常错位。就像这个场地中,老建筑完整地保留了百年老宅的“公馆风貌”,这与参展艺术家作品中当代艺术的呈现方式有很大区别。空间设计需要成为连接两者新的中介。作为新的中介,空间需要“适度”地参与到老建筑和新艺术各自的呈现中。这个”适度“的度是什么呢?这是设计之初我们讨论最多的问题。它也可以换一个问法:空间是展览中的另一件展品,还是展览的一组背景?
▲一层概览
© WDi
▲一层深邃的空间
© WDi
在这里,我们希望呈出一种更加模糊和不确定的状态。艺术,建筑,环境被置入一个事物间相互影响,关系不断变化和流动的世界。正如“燃冉”艺术季”回环之歌“的主题:就像”一段悠扬往复的旋律,一簇流动的光芒,一种涌动的能量“。
▲一层的艺术空间与老建筑
© WDi
越往上越轻盈
老建筑共三层。因为周边植物的遮挡,一层很暗,越往上光线越好。我们依据不同艺术作品对自然光的需求,将它们分成三组,置于一条回环向上的观展动线上。一层的展览空间被厚重的深灰色墙体隔断,自然光也被隔绝在外。然后,越往上越轻盈。到了三层,光线穿过白色纱帘均匀地撒入室内,成为展览永远流动着的迷人的底色。
▲概念草图
© Mur Mur Lab
▲一层的暗房间
© WDi
▲暗房间内的展品
© WDi
▲一层展览空间
© WDi
▲二层的明暗之间
© WDi
▲三层光的房间
© WDi
▲房间一角
© WDi
老建筑的元素同样参与在每一处空间体验中。从空中或洞口处,一盏复古吊灯或是一扇木花格窗便兀自出现在那里。类似符号的”拼贴“也是我们对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这些艺术先驱的致敬。在二层南侧露台我们创作了一朵”云“的装置。一片云朵形状轻盈的薄钢板从老建筑厚重的石柱间飘出,成为展览入口新的标志物。
▲南侧露台上的云朵装置
© WDi
近距离观察艺术家的工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代艺术最吸引我们的部分在于它并不依赖于一个“美的形式”,所以它才能在更大的尺度上对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功”。艺术的终极体验是语言无法触及的。语言面对的这种困难,来自艺术最有趣的部分在语言之外。如此说来,建筑最有趣的部分也可能在艺术之外。延续至今的现代主义建筑何时得以进入“当代”?这可能才是建筑的艺术性得以初见其面貌的那一刻。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 Mur Mur Lab
▲二层平面图
© Mur Mur Lab
▲三层平面图
© Mur Mur Lab
2022”燃冉“艺术季——回环之歌
委托方:UCCA
策展人:韩馨逸、唐誉祯
参展艺术家:
崔小清、冯晨、冯至炫、黄硕、李波、李汉威、刘亚洲、毛颖、谭淦泉、谭英杰、王欣、辛云鹏、杨牧石、张振、郑亦然、雷磊、殷漪、高磊、高露迪、葛宇路、梁曼琪、麻剑锋与沈若凡x刘恒x杨帆
展陈空间设计:李智,夏慕蓉,阿藤
面积:约750㎡
摄影:WDi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