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
时空变迁,校园腾挪
近年来,深圳市激增的教育需求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众多学校不得不在原有校园的有限用地范围内升级改造,不可避免采用新旧校舍交叉腾挪的方式。一方面严重限制建筑师的空间布局思路,成为校园规划最大掣肘;另一方面,在建设期间,学校很难提供正常的教学环境。
观澜中学改扩建项目,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崭新的建筑学议题。
观澜中学创办于1914年,其前身为“振能学校”,是深圳市三所百年老校之一。
2020年疫情之下,项目启动设计,华阳依托全产业链,以设计牵头EPC模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从设计到开学仅1年半时间,让设计成为教学模式变革的助推器。
规划分期建设,以空间换时间
项目场地高差达14米,场地形态不规则,北侧有4栋保留建筑,或将于二期拆除重建。当时由于22号地铁尚未定案,且西侧地块有未拆除民房等不确定因素,设计将田径场挪至西侧,设定为三区。同时,利用场地高差,顺势将游泳馆礼堂和风雨操场置于田径场下方,使得田径场可以平接教学区,使用上非常便利。
场地高程分析与分期建设规划
原田径场地块设计条件稳定,设置为一区,在工期时间内首先完成教学区功能主体建设,并保证能够按时投入使用。顺应地形,将主体高中部教学区由南至北一字排开,在场地西侧形成主入口,依山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量。
场地中心自然形成核心校前区,所有人群在此汇聚和分流。图书馆作为整个学校的知识库,置于新校区的核心位置,与振能楼一南一北形成新旧呼应,建筑形体取自“水之旋涡”,有融汇之意。
田径场与教学区
图书馆
场地南侧因为有待腾挪宿舍区,于是设定为二区,待一区建筑建设完毕之后继续施工。
腾挪方案通过合理的分期规划建设,分离土地的所有和使用,以空间换得时间,在限制困局里突围,成功避免交叉腾挪作为先决条件导致的校园先天规划缺陷,也为城市资源弹性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03建筑
14米高差,立体校园中场景交织
复杂地形是挑战,也促使设计师构思出一个活力多样的“微缩城市”。基于项目高容高密的特性,方案因地制宜,利用场地高差将会堂、风雨操场和游泳馆全部置于田径运动场下方,在用地紧凑的深圳,将现代教育需求与因地制宜的规划相互结合,呈现出教育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架空运动场
同时,设计师巧妙利用高差形成多首层设计,以山为势,建筑逐层跌落,教学、办公、交流、活动等不同功能蕴含其中,让多元、融合的教育理念在丰富的空间氛围里得以激发。同时,方案自然产生了许多层层叠叠的退台,在不同高度与教学楼走廊连接,形成具有多重意义的共享空间,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空间交流,并呼应保留的山体公园,打造多层次绿化景观,营造出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空间氛围。
△多首层设计
此外,凤凰大道、底层拱廊架空,既是交通空间,又是可停驻的场所,有集会、展示、交流、教学等多重功能,是校园记忆的承载地,随时触发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
△架空拱廊设计真正的价值
时间紧张、地形复杂、交叉腾挪,在设计之初面临的这些巨大挑战,不是限制,反而是设计师可以尽情施展创造力的条件。很多时候,我们关注建筑的最终呈现,却忽视了从策划到实施其间牵扯的众多资源调配、体制创新等问题,或许,用设计真正解答社会问题,才是设计价值所在。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观澜中学改扩建
建筑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龙华
总建筑面积:132,825㎡(含保留建筑面积约21,000㎡)班级数:60班
学位数:3000个
设计时间:2020-2021
开学时间:2021
建设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建筑工务署;深圳市龙华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施工总承包单位: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建筑摄影:林傑
注:本文所有信息和内容均为纯文化交流所用,非项目实际实施和批复许可,不构成销售承诺和交付承诺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