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上海生活的建筑师颜小剑,远程指导他的父亲翻修了农村老家的闲置顶楼。
破败的毛坯房没有受到农村施工条件的影响,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套能单独会客、工作休息、看星星月亮的超美 LOFT,而且 96m²的全屋装修,里面用的东西还很考究,却只花了 15 万。
顶楼翻修后,这里也成了一家人最爱待的地方,屋主每次回家,都会宅在里面,放空自己。
“这次翻修,也是自己和父亲联手构建的梦想家园,具有特殊的情感寄托。”
上海几言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在设计中,我们注重空间,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互动逻辑,力求每一次都能打破经验与流行审美的束缚,融入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与趋势的观察与研究,而做出有温度的设计。
我的家位于浙江温岭的一个乡村。
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变化翻天覆地,浙南农村出现了“第三代”居住建筑类型,是一种窄开间长进深的五层住宅,构成了当地特有的风貌。
建房子,楼层要高,房间越多越好,但事实是,除了家人会住的卧室,多余的楼层、房间最后往往会空关着,造成空间浪费。
我家的两栋自宅就在其中,也面临着同样尴尬的现状:闲置的五楼一直用来乱堆杂物。
改造前是一个毛坯房的状态,没有功能支撑,楼梯陈旧,横竖交错的石柱和木梁裸露在外。
一次,与父亲上去整理物品,感叹这个空间南北通透,前后都有大阳台,如此荒废下去实在可惜,之后翻修五楼就成了父亲的心愿。
我的想法亦是如此,与其闲置,不如改成一个复合功能的家庭活动场所,一来弥补楼下客厅的待客不足,二来每次我从上海回去,也能有一个独处和处理工作的地方,就像是逃离城市忙碌生活的一个乡村小港湾。
父亲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顶楼的面积足足有 96 平,斜坡屋顶,层高的优势很显著,当时量完尺寸,我跟家人商量,是不是可以利用层高的优势,搭建一个半层阁楼,这样顶楼面积也会更充裕,足够装下一套房的大部分功能。
一间大的起居室、一个兼具办公功能的餐厅、两间卧室以及配备茶水间、卫生间、衣帽间、储物间等设施。
考虑到家人的身高,我们将日常的功能区层高控制在 2.2m,楼梯天井以及起居室的层高尽可能最大化,满足多层次的活动需求,同时提升空间感受。
整个改造施工过程,我一直在外地远程操控,我的父亲便自动担起了项目管理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通向阁楼的楼梯也是我父亲亲手焊制,这源于他早年间积累的一些施工经验,小时候家里的很多桌椅板凳都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虽然不精致,但承载更多的记忆和匠心。
原楼梯改室内天井,改善采光为日常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考虑到父母日常在顶楼的活动安全,原来的楼梯做成了包围区处理。
楼梯的旧装饰栏杆拆掉,改成白色扶梯,利用矗立在中间的空间柱新建墙体,将楼梯间围合成一处天井景观。
四边的墙体开三扇大的无边框采光窗,如同画廊体验的场景,将两面主空间里的阳光纷纷聚合,一扫原本楼梯间的幽暗。
此外,景窗还能构筑画中画的既视感,让每个空间互相独立却又互相渗透。
这样无论坐在楼下还是楼上,就可以向楼梯天井借景,日常上上下下也会变的很有趣味。
家人也能在不同空间里,可以相互窥望和微笑,感知到彼此陪伴。
环形洄游动线,缩短空间距离
改造后的楼下空间,围绕着楼梯间的四周安排其余功能,且在楼梯两端设置了两个入口,形成洄游动线,让生活更便利。
平时上楼梯可以右转直接进入起居室,也可以向左转沿着走廊径直向前。
走廊的两侧,一边是卫生间和茶水区,另一边感觉马上“走投无路”,其实这里有一扇隐形门背后就是主卧,是主卧往返洗手间最短路线。
同时,卧室南侧用两边的储物柜和移动门代替墙面,休息时这里被安静围合成一个私密空间。
当移门同时打开,卧室便与起居室融为一体,环形动线的设置,小孩子也可以放肆在其中跑圈。这种自由和互动能为家注入的最亲切舒服的状态,毕竟“家应该是自由的,是可以互动探索的。
15 万的装修预算,如何严防死守?
预算有限,首先在施工上,我们并没有找专业的施工公司,都是单独找的清工,同时考虑到农村传统手艺工人对新工艺的适应性,材质做法上尽可能取消多余的装饰性和复杂工艺节点。
在材料采购上,我父亲帮忙把控成本预算,节省了很多。
其次,家里的厨房和主餐厅都集中在一楼,所以阁楼改造仅规划了茶水间,方便待客和日常使用,去除厨房最大一笔的开支,卫生间的设计也从简,满足生活日常需求即可。
还有空间里没有机械通风空调设备,我们加强了屋面保温隔热,以及在顶面开天窗,加强通风,因此总体电器成本不大。
材料上,还省略掉繁复装饰和抢眼色彩,以最纯粹的色调、最简单的材料(橡木)为主,打造一个明亮清简的开放式空间。
整体以白灰色调为主,搭配原木色地板、楼梯、柜架以及桌椅腿,轻简装饰和略少数量的家具配置,为起居日常留出充足的活动场地,当然,也很省钱。
沙发、落地灯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造作,搭配白色圆矮几、渐变地毯,融化着极简客厅的冷硬。
从阁楼俯瞰,原木配色与灰白和谐交织,精量化的材质搭配,使得空间更加清爽。
沙发背后,简约单人椅小圆毯,围合起活动区一角安静的独处小天地,闲暇时候,我特别喜欢窝在这里读书发呆。
通往隔层的楼梯和基座采用一体设计,保证稳固受力的条件下,满足电视柜功能,轻质的钢木楼梯也成为视觉焦点。
餐厅兼作工作区使用,通过移门隔断灵活切换日常的情景模式。
餐厅中心位置简单配置一桌四椅,满足用餐的同时,又能多人一起办公。
为了给日常生活留出更多宽敞的活动空间,没有额外配置独立储物柜,而是充分利用了闲置墙面和推拉门两侧的内凹位置,开发置物功能,实用又节省空间。
卧室面积比较小,为了消减家具体量带来的堵塞感,最终锁定了与沙发同系列的造作云团床。简练的床型加上内缩式床腿,省去了路过绊脚的担忧。此外,低矮的床高设计,非常适合层高矮的空间。
合理利用阁楼层高,给活动、储物空间分区
二层的阁楼的面积虽然不大,却复合了多重使用功能:客卧、衣帽间、储物间。
在设计时,我特意用极简的透视感围栏和额外探出的一小块跃层隔板,最大限度消除了空间的边界感,也为楼上楼下,家人之间开启更多场景间的交互。
有时候,父亲会坐在一楼沙发上,我会坐在跃层隔板上,一起看电视,相互打趣。
隔板旁边的白色小门里是衣帽间,充分将斜面屋顶利用起来。
阁楼的主空间通常拿来当作茶室、客房两种功能场景的自由切换。茶室后面的抽屉柜便于收纳物品,参考人体工学定制高度,多人聚会时还可以充当座椅。
偶尔朋友客人需要留宿时,打开抽屉柜上方的储物室柜门,取出榻榻米床垫和枕褥铺好,茶室瞬间变成客卧。
高高的阁楼是家中唯一最接近天空、星星与月亮,晚霞和朝阳的地方,本来远在天边的它们,全都落在窗边,这种幸福感难道不香吗?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