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元颖
SU Yuanying
上海市建筑学会医疗分会副主任、
CCDI悉地国际集团设计副总裁、
医疗产品总建筑师
文章背景:
2022年1月26日,上海市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疗愈智造·设计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实践》担任学术指导,旨在号召行业发声,引发集体思考。
当建筑师们谈及未来的医院设计与建设,除了无限的憧憬,亦浮现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医疗建筑的设计,也从仅追求功能的合理性、高效性,到更加注重从各类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空间品质及环境营造。
医院建设的管理如何实现投资品质及建设周期的控制,提升社会投资的效益?在创新中国的呼声下,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如何促进科研向临床成果的转化?面对新冠疫情的重重考验,医疗建筑应如何具备“韧性”,以助人类抵御不期而至的灾害?同时,被灾害激发的社会关注度与被“韧性”拔高的建设需求,也为医疗建筑行业带来更多设计力量与新锐思考,在未来,医疗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否会逐步挣脱“复杂”“专业”的束缚?
1
灾害的反思
两次世界大战、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印尼海啸、福岛核事故及唐山、汶川的大地震、美国911事件、SARS……人类所面临的灾害种类繁多,且多数情况下都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应对灾害的能力格外重要。其类型可分为包含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的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暴乱、重大事故、人文灾害的人为灾害两种。而其伤害类型则可分为瞬间型、扩散型以及两者兼有的复合型3种。
众所周知,无论应对何种灾害,医疗资源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而每一次灾害袭来,都极大推动了医疗建筑的发展。2003年SARS之后,在医疗建设领域留下了发热门诊和小汤山模式的临时应急医院,以及为将来做准备而建的上海公共卫生中心;2019年新冠疫情,带来了大范围的感染ICU病房改造和方舱医院模式;2021年河南郑州的暴雨,则令我们进一步思考医院的韧性化。这些措施和建设虽看似“亡羊补牢”,却“未晚矣”,它们助我们攻克了过去的每一次难关,也伴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应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
郑州暴雨水灾 © 苏元颖
在人口城镇化的今天,人口密集的城市是应对灾害的重心,故而规避灾难的类型虽有被动型与主动型两种,都会在城市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所以城市必须具有韧性,以防止灾害,并能迅速从灾害中恢复,而不仅是简单的平疫结合。
2
韧性城市应对灾害的措施
冲击下生存、恢复、适应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其应有3个主要的特点,抵抗性、适应性与恢复能力,这对其提出了4个基本要求,即结构功能组合的多样性、功能配置可替换的冗余性、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智能化、灾后自我更新的适应力。
在实际操作当中,除了人性关怀外,城市建筑的避灾设施有6大物质层面的关键因素:安全的避难场所、充足的食物与清洁的水源、储备充足的能源与物资、有保障的医疗救护资源,以及迅速便利的交通与物流。以上海为例,虽然已具备了完善的物质条件,即成立了人民防空、消防局、抗震办、医疗救护、公共卫生中心、公安局、防洪防汛办等机构,却未建立成熟的系统化管理与调度机制,我认为这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城市避灾措施 © 苏元颖
3
韧性医疗的建设
前述3个特点、4个基本要求在韧性化医院的概念中同样适用,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则是6个设置结构的核心要素。
1)选址安全。
医院用地应选择工程水文地质较好的位置,避免地质构造断裂、低洼地带等不利地质环境;应选择城市市政布网的有效范围内,并确保市政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交通便利,宜至少临两条“城市干线级”道路、有效利用现有公共轨交地铁等资源;宜选择平整、规整用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地区,应尽可能避开污染及危害的场所,如繁忙的交通干道、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坏境和机械噪声、有害的扬尘坏境、有毒有害气体、电磁干扰、光污染环境等不利环境;应充分利用住宿、餐饮、通讯及金融服务等城市资源。
安全的选址是韧性医疗的核心要素 © 苏元颖
2)多通道模式。
在建筑防疫要求中,经常提到的“三区两通道”可确保在疫情发生时,洁污两通道可以在不受交叉干扰的情况下正常运营。而医院韧性化在此基础上作了提升,采用多(双)通道模式。
多(双)通道模式示意图 © 苏元颖
3)模块化的兼容功能。
在韧性化医院的概念里,建筑功能模块化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可复制性,可保证关键功能的完整转移、置换,甚至快速重建。
模块化的兼容功能 © 苏元颖
4)多核化及功能备份。
在灾害急性冲击下,多核化及功能备份建设能为医院提供冗余度,令其在功能布局受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营,同时为其功能修复争取时间。具体来说,医院多核化包括关键救护功能的多核化,即将手术中心、急救中心、关键检验检查等部门多点建设;以及运营保障功能的多核化,即将医院关键能源、保障资源多点建设,且关键物资应有不同的储备空间和供应渠道,如除两路进电外自备发电机组,应与医院主配电站错位布置。在较大型综合医院中,可充分利用门诊手术、各医疗中心自带医技设备等方式,且各医疗中心建设应充分考虑医技设备的独立设置。
5)空间组团式管理。
医院建筑空间的组团式管理是防范灾害急性冲击的重要措施,可即时封闭事发及周边区域,控制或延缓灾害的蔓延。
6)预留空间和疏散用地。
在灾害急性冲击下,医院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以满足人员疏散、应急设施建设、物资堆放、核化有害物洗消、安全隔离及物资转运等需要,同时应考虑水电供应及安全排放。
杂志编辑 / 李若丹、张梦蝶
新媒体编辑 / 丁睿承
© 建筑实践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