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木徐生民宿位于北京城市远郊的张山营镇佛峪口村,距离北京冬奥延庆园区不远,周边也有玉渡山、野鸭湖等自然景观。基地东侧面相坡地,另外三侧被农居围绕。整块场地是由四块贴临的长条状宅地构成,每块场地宽10-15米,长度25-30米,都属于比较典型的农村宅基地。
乡村民宿多是坐落在在这类面积不大的宅基地上,在经营上往往受限于接待规模,很难为团队活动提供服务。同时,在体验上,也因为空间较小,很难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住宿以外的其他功能。好在这片场地是由四块宅地毗连而成,具备了实现规模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宅地产权的分散,要实现一个整体的民宿仍存在很大的制度阻力。
回看村子里现有的房子,多半村民都选择了沿着宅地南侧和北侧建设两条朝南的房屋,并在中间形成一个院落,东西两侧搭配围墙或者临时搭建的厢房。这是对自然环境和宅地制度的回应,成为了一种建筑类型。这种类型毗连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拆除掉贴临东西地界的围墙,几块场地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公共庭院,形成一种新的尺度。这种巴塞罗那般的结构巧妙地在扩大民宿的规模和保证产权独立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诉求之间提供了可以游走的夹缝。
于是,我们就借用这种结构,在四块场地各自的南北端布置了八栋独立建筑。八栋建筑的首层由连廊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共享空间。主要的住宿区域则位于二层,各个建筑在二层完全独立,避免了相互干扰。在外立面上,建筑首层的墙体与围墙采用了统一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基座,二层则利用场地本身的错动和建筑的进退,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体块。场地中心围合出一个近600平米的大院子,作为公共活动的核心空间。在创造大的共享空间的同时,我们也借用场地和建筑的错动和高差,利用景观元素,细化了大院子中的次级空间。将来必要时,中间的大院子可以进行分割,保证产权的相互独立。
村子里的传统建筑是砌体结构,材料是造价可控的毛石和红砖,我们将这些材料都应用到了新建的民宿中。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夹心保温的构造措施,并在砖墙在阴阳角交接处进行了留缝和开角处理,暗示了砖墙的非结构用途,也揭示了保温构造的存在。村里相对较新的自建房使用了抹灰和涂料,改善了清水砖的性能,也可以掩盖原本的瑕疵。我们也将它们应用到了砖墙的部分,但不同的是,外墙页岩砖的肌理并没有被完全覆盖,隐隐约约中,露出了一些工业产品和手工艺之间的缝隙。
室内延续了外部的质朴色调,在一层提供了接待、展示、餐饮、咖啡、影音儿童游乐等多种单纯住宿以外的公共功能。二层的客房希望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但又要有别于一般的城市酒店。我们利用了地台充当了床和泡池等设施,配合现代的热泵地暖,希望借此唤起旧时炕上的乡村回忆。
民宿原本就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产物,又往往处在接待规模和产权独立,工业化与手工艺,现代舒适和怀旧记忆等各对诉求的相持之中。但往往又是在这些具体而又狭窄的缝隙中,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