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义杰
设计尝试引入一个“光盒”概念,即给原来的园区用房罩上一层具有光线和空气多重过滤功能的半透明的光盒,它由高透光的聚碳酸脂板和打孔铝板配以轻型支撑骨架组成。“光盒”为生产区提供过滤后稳定的光线,缓冲西晒刺眼的光线,其朦胧的特性正好弱化了窗外的动态视线干扰。
感谢 RIZ
园区中的建筑和环境经过多年生产使用和工艺改造,留下了很多印迹,如:空地中的罐体,地下受污染的废水管沟,小修小改后的琐碎立面等等。原先的企业搬走后,园区管理方希望这次改造能够让环境和建筑得到修复和改善,以新的面貌来容纳和孵化具有潜力的新企业。
▲项目概览
胡义杰
设计团队尝试在光线、通风、建造、审美、维护等多个方面考虑后,梳理出新的逻辑,采用低碳而明智的设计策略。
▲场地原貌©RIZ 概念首先来自于对光线的取舍与过滤。设计尝试引入一个“光盒”概念,即给原来的园区用房罩上一层具有光线和空气多重过滤功能的半透明的光盒,它由高透光的聚碳酸脂板和打孔铝板配以轻型支撑骨架组成。
▲主入口
©胡义杰
园区建筑排列为长边面南,少量管理用房集中在西侧端面,西晒刺眼而炙热,而生产用房则需要稳定优良的光线和专注于生产对象,从这些方面来分析,项目对光和视线的总体需求其实与美术馆更接近。“光盒”为生产区提供过滤后稳定的光线,缓冲西晒刺眼的光线,其朦胧的特性正好弱化了窗外的动态视线干扰。
▲南立面
©胡义杰
西侧端面
©胡义杰
▲由高透光的聚碳酸脂板和打孔铝板组成的“光盒”©胡义杰
“光盒”与原有结构脱开,不需要对原有的立面大动干戈,而只要对原来的立面进行清理。在主体结构可靠的基座上衍生建立一个新的轻型结构。在获得新的立面比例和风格,同时避免与原有结构和保留物产生大的冲突,并保留了大部分耐用性较好的门窗。
▲主体结构基座上衍生出的轻型结构
形成了全新的立面效果
©胡义杰
▲耐用性较好的门窗被保留下来
©胡义杰
金属铝板和聚碳酸酯板都是低碳环保的材料。轻型的金属支撑结构,严控了模块尺寸。表面以 3mm 厚穿孔铝板和 10mm 厚聚碳酸酯板,以 1:2 的比例交错排列。它们在工厂中被预加工好,将现场施工量减到最小。当骨架完成后,立面的模块化安装,仅用了两天。
▲穿孔金属铝板细部
©胡义杰
▲穿孔铝板与聚碳酸酯板交错排列,形成整洁而不失韵律的立面效果©胡义杰
▲聚碳酸酯板的透光效果
©胡义杰
立面通过铝板的打孔,保留了水平通风能力。而脱开的距离,避免了设备和立面的直接冲突,为保留的空调和未来不可预测的设备,预留了空间。
▲幕墙解构图 1
©RIZ
被动式的垂直通风,是新立面空腔的作用之一。通过流体的伯努利原理,上部流速较快而压力较低的空气,会带动下部流速慢而压力较高的空气上升,起到垂直抽风拔风的作用。
幕墙解构图
2©RIZ
一套支撑框架具有三种用途。除了支撑立面本身,在建设初期可以作为项目的辅助脚手架,降低建造成本。在改造完成后,又可以担当检修和设备加装通道的角色,节约维护成本。
幕墙解构图
3©RIZ
“光盒”本身不仅是一层通过表皮建立了一个光线和空气的过滤体,与其骨架和空腔还共同构成了一个带厚度的面体量。在这里,矛盾得到缓冲,新需求得到容纳,内外环境得到过渡。
幕墙解构图
4©RIZ
银色本色调与橙红色分别表达了科技与创新。铝板和聚碳酸酯板构成主体的银灰色主调。它们间隔排列形成舒展的水平肌理,为园区铺垫了平静的空间基调。象征创新激情的橙红色,被用来点缀主次入口的雨棚和造型,在银灰色调中跳跃而出,从色彩上优化了出入口识别性,入口的曲面被设计用来引导过渡空间的内与外。
▲银色本色调与橙红色分别表达了科技与创新
胡义杰
▲舒展的水平肌理铺垫了平静的空间基调
©胡义杰
“光盒”的夜间照明是反过来从内向外过滤透出的,避免了刺眼的光线,温和的照亮了园区环境和道路,使这个工业建筑也成为城市夜景的积极参与者。“光盒”让园区和城市在夜晚也充满了生机,似乎是具有 24 小时的生命和动力。
▲夜景
©胡义杰
▲夜景鸟瞰
©胡义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RIZ
▲幕墙分析图
©RIZ
▲剖面节点
©RIZ
项目名称:叶城路 1211 号园区改造
设计方:RIZ(上海瑞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0 年--2021 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许轶,邱雅菲,王文娟,罗越,钟晋,左子路
项目地址:上海嘉定区叶城 1211 号
建筑面积:立面 3000㎡,景观 6000㎡
摄影版权:胡义杰
合作方:上海诚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客户:上海嘉定工业区工业用房发展有限公司
小号小号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