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落日、盘山公路、骑骆驼、坐热气球……曾经少人问津的大西北,摇身一变成为社交平台的“顶流网红”,堪称“C位出道”的大西北正在飞速崛起。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世界级摩天楼,西北重镇西安的超高层项目——绿地集团“中国国际丝路中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高空崛起,即将成为重新定义西安天际线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核心区。塔楼高498米,100层,总建筑面积约29.3万平方米,总投资400亿元。
建成后
,
将成为西安西咸新区打造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有力支撑,成为中国西北第一高楼。
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西安的重要性不仅以众多史书典籍为证,更成为新时代中国引领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桥头堡。
这是一座国家级的中心城市,更有国家级自贸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最重要的支点城市。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基地倚靠城市主干道,由多条轨交线路环绕,邻近高铁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项目建筑群与西安大雁塔形成的古城西安天际线一脉相承,在遥相呼应中相得益彰。
设计立意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的设计在建筑形体上表现了对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的理解以及对西安当地文化历史的传承。
方案通过竖向线条的强调突显了古人向往天与地之间连接的表达。在立面细部上,通过结构的丰富变化,在产生了兵马俑铠甲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丝绸之路上丝绸的柔韧质感。用当代美学的表达,连接了过去和现在。
塔楼的外立面造型设计参考了大雁塔的建筑形式和立面构成,同时考虑到沙漠地带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借鉴了沙漠地区常见的建筑结构,同时参考丝绸之路沿线的古代沙漠建筑做了设计优化。
在建筑设计中,SOM 用外立面上的青铜元素、建筑低区雨蓬部分丝绸般和富有诗意的波动起伏形态,设计灵感源于古玉的会议中心,无论是造型还是体量,都希望建筑设计能与联系亚欧经济文化纽带的丝绸之路相呼应,成为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
并以建筑群的形态辐射整座城市,延伸至整个西北地区。
设计优化及结构亮点
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绿地—SOM 团队利用“多目标优化”调整塔楼对应高地震荷载的收分体型设计优化,同时满足塔楼的其它设计要求(消防安全、可施工性、 形式美学和效率)。
这种优化,一部分是通过人工来完成,一部分则是由计算机进行,这是 SOM 和麻省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一种设计工具,借助这种工具,我们可以在满足基本要求和大楼本身结构参数的前提下为大楼设计提出数百种解决方案,并优选最佳方案。
参数系统对于塔楼人性化尺度的复杂细节处理也至关重要,有助于促进柱群的表达,让人联想到丝绸之路沿线古沙漠建筑的镂空设计。
振动台试验
由于这座高近500米的超高层塔楼属于高地震烈度区(8度区),为确保地震灾害下的建筑安全,并且对设计采用的粘滞阻尼伸臂桁架减震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本项目于2020年11月完成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历经8度小震、中震、大震模型试验,屹立不倒,震后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的最直接方法,也是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
总计完成44个试验工
况,并在试验中通过阻尼器的拆装来对比有、无阻尼器模型的地震反应。在测试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动力响应、验证粘滞阻尼伸臂减震方案效果、揭示结构可能存在薄弱部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结构改进的措施建议。
一
个摩天地标的诞生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它不仅见证着城市的现在,更预示着城市的未来。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
目前的地下室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入地上结构的施工阶段,建成后,这座位于丝绸之路上最具标志性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将以她优美的身姿和“户外一峰秀”的中华山水意境再一次用高科技现代建筑诠释古城的复兴和崛起。
项目详情
项目名称:中国国际丝路中心
项目地点:西安西咸新区沣东路和复兴路口
建筑设计:SOM建筑事务所
建筑高度:498米
总用地面积:32,258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83,350 平方米
施工图: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塔楼结构体系采用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设计时间:2017年6月
竣工时间:预计2024年底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