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泾港、指陆家嘴,清水一道为泓,结构如弓,隐喻浦江东岸第一桥、蓄势待发之张力,如彗星划过天际,是为慧泓桥。
▲夜景效果图
▲建成照片
▲桥底观景台阶处
自2016年民生艺术港概念规划集群设计、2017年城市空间艺术季和浦东滨江水岸全线贯通、到2018年的民生码头整体绿化及灯光提升和2019年完工的民生轮渡站改造,这是极具公共性与历史感的全线贯通,也是一座自带流量和充满活力的景观基础设施。在经过了近两年的景观改造和贯通工程,项目已成为上海最新的城市水岸地标。
项目总括 Project Overview
洋泾港云桥位于杨浦大桥旁的洋泾港, 为浦东东岸开放空间贯通第一座慢行桥梁。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异型桁架桥,主桥宽10.75米,跨度55米,总长度为140米。设计将结构,功能及造型三者结合,利用高差分流骑行、跑步及漫步。跨洋泾港、指陆家嘴,清水一道为泓, 结构如弓,隐喻浦江东岸第一桥、蓄势待发之张力,是为“慧泓桥”。
▲基地的城市区位图
设计策略与过程Design Strategy & Process
工程范围西侧从民生艺术码头的桥台开始,东至洋泾绿地公园内的桥台结束,包含桥下民生侧洋泾港沿岸的防汛墙和部分绿地。为了减少对南侧民生码头遗留厂房建筑的影响,桥体选址在了更靠近黄浦江的一侧,通过桥型的调整,避让沿江侧的防汛墙。
▲场地及周边原始状况航拍照
▲场地原始状况分析图
形态生成
主桥部分采用异型桁架结构一跨过河,民生码头段引桥均采用钢箱梁,骑行道引桥总长85m,宽4.5m。慢行道引桥长37m,宽6.5m。
▲总平面图
1. 利用高差,分为快速和慢速流线
2. 弯曲线型,回应周边景观视线
3. 空间桁架,构建桥体形态
▲效果图
结构可行性设计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模型照
施工与建造
Construction
▲出厂前的桥梁结构
即将成为东岸一道风景线的洋泾港桥,50米跨度的钢结构主体,出厂前的宁静。如果说一个建筑的施工现场好比战场,这个场景便有点像诺曼底登录前的整装待发,一旦抢滩开始,注定会是一场猛烈的战役,结构与细部,铺装及灯光,还有一堆花草树木和城市家具,水岸将不再平淡。——刘宇扬,主持建筑师2017.04
桁架结构跨度55米,高度4米,本项目利用高差隔开骑行及漫步道区域,保证安全通行互不干扰,各自拥有良好的观景视野。桥体以优雅的曲线回应周边景观,将视线引导至其东北侧的杨浦大桥,和西南侧的陆家嘴中心建筑群。
▲主桥吊装施工中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吊装施工现场照
▲节点大样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施工与竣工前后对比
为适应不同通行方式的坡度需求,设计将梭形上下弦的弧度进行了调整。骑行道布置在平缓的桁架下弦,坡度均控制在4%以内,提供舒适安全的骑行体验。
▲利用高差分流的骑行、跑步和漫步道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剖面分析图
沿江侧靠竖杆形成防护界面, 慢行道布置在上弦,跑步及步行能适应10%的坡度,局部坡度较大处设置缓步台阶,视野开阔,桥面放宽形成驻足休憩的空间。桥面铺装采用统一的环氧树脂材料, 深灰色为骑行道,红色为跑步道。桥面放宽处,又再使用深灰色划分出漫步区域。
为预留未来河道的通航高度,桥底需达到绝对标高9.5米,进一步加大了桥面同两侧码头面的高差。西侧的骑行道引桥平缓地接入民生码头的绿坡树林,自然而又不经意地就跨越了防汛墙。
滑动查看图片 >>
▲结构与标高图
漫步道采用螺旋曲线的形式,在局促的码头空间内获得足够的引桥长度,引导人流进入空间层次更为丰富的民生艺术码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螺旋形漫步道施工照
▲完工后的螺旋形步道
细部与材料 Detail & Material
栏杆扶手
栏杆部分采用氟碳喷涂圆钢管,拼接出起伏变化的三角形变截面连续体量。如鳞鳞波光般的不锈钢绳网,通过绕绳法的固定方式与杆件合二为一。断面设计上,在栏杆一侧为过桥管线预留空间,保证桥身桁架空间的完整性。
▲起伏变化的扶手栏杆
▲桥下空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栏杆造型与剖面图
▲主桥部位扶手结构图
▲栏杆扶手施工中
▲栏杆完工照
▲扶手示意图
灯光照明设计
夜间的灯光照明设计,将点光源和线性光源结合,洗亮栏杆网面及结构桁架。整体桥身喷涂铂金色,造型轻盈,如彗星划过天际,勾勒出浦江东岸的崭新气象。
▲灯带设计图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亮灯效果图
城市基础设施展望 Urban Infrastructure Propect
民生码头侧的桥下空间,结合洋泾港防汛墙改造,设置了一处观景平台。利用防汛墙作为围栏,采用下沉树池结合台阶的手法,并与周边景观相结合。
基于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云桥将成为融合市民活力和城市美学的基础设施。从贯通到连接,城市陆域水网的“断点”因桥而变,激发都市水岸景观的蓬勃生命力。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