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研究
上海市同济医院坐落在上海市新村路389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济医院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3677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274.24平方米,容积率4.0。
本项目拆除药剂楼、锅炉房两幢建筑;新建一幢地下2层,地上16层。总建筑面积为32560平方米。项目选址为医院院区内东北侧,紧贴外科医疗教学大楼(同康楼)东侧位置,场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制约因素
根据业主要求,内科以及综合楼将设置放射医技、手术中心、住院病房等,新增功能和原有功能组合后,使得
医疗流线重合
,且
不能循环畅通
,因此,在设计新建建筑和已建建筑之间非常注重处理好医疗街关系。
用地红线内
原有建筑锅炉房、药剂楼进行拆除,现状停车位紧张,过多占用庭院绿地
。原有庭院绿化功能及停车场地做了适当保留,同时也满足就诊等候及其他休闲活动的功能需求。
此外,拟建内科医技综合楼与已建的同康楼连城一体,和甘泉楼都是高层建筑,设计时
充分考虑了新建和已有建筑的消防流线
。
院内建筑建造年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建筑风格存在差异,立面造型总体上以水平线条为主,颜色以黄色和白色为主,辅以褐色压底,空间依建筑高度呈现南高北底,西高东底的关系,同时用地四界因建筑间距受限,致使没有较好的对外展示面。因此,新设计建筑融合了建筑群体关系,在空间肌理、立面肌理,颜色肌理上表达新老建筑的
延续性
,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形态的同时,力求“青出于蓝,胜于蓝”。
本项目东侧为现有住宅,与拟建建筑相邻,为了避免对现有住宅的日照影响,同时处理好甘泉楼对拟建建筑病房部分的日照影响。建设区内建筑的位置也进行了合理布局,避开遮挡住宅,同时将病房部分设置在6层以上高区,解决甘泉楼对新建病房不利的日照影响。
核心规划
网络交通是原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集中式医院的优势。新项目与原动线实现无缝连接,完善交通网络,形成室内外便捷的医疗流线是构成本方案的主体。
我们对医院的流线进行梳理,把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从空间上加以
分流
,以此来改善医院目前混行的局面。
构建分流
平台,同时将一、二层局部建筑功能进行调整,把出入院大厅和血库互相置换,达到和平台流线无缝衔接。
由于本项目场地非常拥挤,并且道路和停车占用很大部分面积,所以,我们设计了平台绿化、车库垂直绿化以及空中花园,让病人和医护人员有一个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为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大改善医院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项目建成后能满足社会对不断增长的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需求,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弥补同济医院医技、住院以及后勤保障用房的面积不足,从而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业务咨询请联系 021-65983186 转 3024
集团总机 021-65983186 转 0
品牌发展中心稿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