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俯瞰图©ArchVmap
01 项目概况
Project Survery
本项目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容西片区B单元北侧,范围东至容善街,西至段沙大街,南至豪丹路,北至津保高速铁路。项目用地28.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9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54.15万平方米,地下29.75万平方米。地上住宅建筑面积48.74万平方米,配套设施5.41万平方米。
02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 丰富有序的城市空间秩序 ✦
通过基准建筑高度的分区分类管控,整体打造丰富有序的城市空间秩序。在重要街道转角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高度可以达到45-60米;一般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并沿主要城市界面,对居住建筑的高度进行差异化、韵律化处理,在24-45米之间分片灵活浮动;公共服务建筑控制在24米以下,形成舒展、近人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轮廓线。通过丰富的天际线控制,在西、北等主要城市界面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形象,并沿东西向生态人文带建筑高度由蓝绿空间向两侧依次升高,塑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 基因街坊优质生活圈 ✦
我们提出了“在街坊院落里孕育邻里生活场所,营造精细实用、生态宜居的示范型新社区”这一基因街坊规划设计目标。通过小街区、密路网的布局,满足人们居住、交往、游玩、集会、休憩等活动的需求。
以基因街坊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塑造优质社区生活圈,以高标准建设典型街坊,重点聚焦儿童和老人以及社区人群日常生活最高频使用的设施与场所,提供更安全与便捷的生活环境。通过对街坊多重空间的打造,满足人们交往、游玩、集会、休憩等活动的需求,创造更加生态、更有温度,更具乡音、更加贴心的优质社区生活圈。
△组团活动场地
生活圈建设将重点以5分钟生活圈层级居民的多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导向,配置尽可能完善、体现更高品质的社区公共服务。对应600米见方空间尺度的街坊即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一层级社区服务与公共空间的配置从分时分季、全龄段所学所养的诉求出发,并通过慢行网络与上一层级生活圈进行有机衔接。营造慢行通达、特色化的步行体验,通过场所营造实现社区生活圈的有机生长,弹性配置“十全十美”基因街坊服务设施。
△邻里中心
✦ 活力街道空间 ✦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商业街效果
街道是城市活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风貌最直观的展示面。街道不仅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居民认识城市和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每个人都会通过街道的面貌,建立起对一个城市的感知与印象。
规划通过贴线率和街墙控制等进行界面控制,提高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和沿街界面的连续性。主要干道两侧,建筑贴线率不小于60%,保障建筑界面连续。同时注意街角空间的高低错落,左右逢源,避免出现消极的建筑立面。
街道转角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节点,也是汇聚社区生活与商业活动的中心。平面上将建筑后退,留出前庭广场作为交通和缓冲空间;立面上通过大的门窗开口和玻璃幕墙使内外部空间相互渗透使空间有扩大感,增加商业展示面的同时也烘托出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场所感。
✦ 建筑风貌把控 ✦
住宅建筑风格采取新中式风格,取用传统文化符号,有机地应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色彩上,以深灰色四坡顶为主,厚重暖色调为垂直界面的基座,米黄色、棕色搭配砖红色为垂直界面的主色调,创造出“亦中亦新”的建筑风格。
△砖红色系楼栋立面
△米黄色系楼栋立面
设计中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整体按照三段式进行立面的控制,然后分别深化顶部与基座的体量。立面注重近人尺度线脚及单元入口的细节处理,在空调格栅、楼楼窗槛墙及大面积实墙增加细部装饰。最后按照顶部、终端、基座为模块,从平立剖面上去深化其中的节点构造及细节,达到用简洁的线条的装饰手法来进一步凸显新中式风格简约大气的特点。
△单元入口效果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雄安新区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用地面积:28.1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3.90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0
竣工时间:2022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方案团队:王海鹏、何天逸、沙磊、李硕、琚书琪、孙笛洋、王尚昆、杨维宁、刘英男
作者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六分院方案三所,王海鹏。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