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建筑与湖体互映衬
塑造“栖水 · 展翅”的
建筑意象
联合国地理信息展览馆位于德清科技新城核心区域,北临凤栖湖,东面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主会址。作为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配套建筑,设计希望展览馆退居其次,成为整个区域的背景,以衬托主会址,同时又是一个兼具现代感和艺术性的建筑。
衬托:融合共生
首先,由于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因此建筑轮廓充分迎合场地形状,以便于场地利用的最大化:建筑沿塔山三街的界面平行城市道路,而沿着凤栖湖面则是顺应水势呈弧线形。
总图(根据场地形状确定建筑轮廓)
其次,设计采用同素异构的手法,将会址的弧形元素转译为展览馆起伏的反弧屋顶。如此,展览馆便很好地与远山融为一体,消隐在城市环境中,成为整个区域的背景。
展览馆与环境融为一体
最后,设计沿着南北向轴线将建筑中部打开,从而引入城市景观,充分利用凤栖湖的景观资源,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对话。
建筑沿湖展开
艺术:形态生成
设计延续城市景观轴线,在展览馆中间设计共享空间,平时为市民提供开放公共的活动场所,召开大会时则作为会展的主入口或者临时检录空间。中部共享空间,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层层递进的手法,丰富城市和建筑景观的层次。
中部共享空间外观
中部半室外入口广场
展厅入口
建筑南北两侧分别通过室外檐廊实现建筑空间向城市空间和自然景观的渗透与衔接。
沿湖室外檐廊
展厅次入口
建筑东西侧入口通过构造的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者收进,运用叠涩构造的现代表达,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建筑构成。
展厅西入口
另外,设计充分考虑主从关系,展览馆在体量上、形态上和色彩上都更为谦逊,屋顶的弧线形式、椭圆形天窗、弧形入口,都与主会址和大剧院的造型产生呼应。负形的形体让建筑退为次要地位,以谦逊的姿态融入环境中。
展览馆成为背景建筑以衬托主会址
立面局部
现代:营建与统筹
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实际投入使用仅用8个月时间,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EPC项目。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建造,并保证一定的完成度是设计的另一个主要矛盾。场地的因素导致建筑必然是一个呈东西方向条状布置的结果。为了让建造更为迅速,建筑造型划分为若干个弧形单元,每个弧形单元均采用相同的模数化的钢构件,以兼顾快速建造和效果把控,同时也化解了长连续界面对中心湖面景观的压迫。
建构逻辑
模数化
的弧形单元
弧形单元两两组合,构成实际的展览空间,由东到西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东区通高大展厅区,中部半室外入口广场,西区会展与会议。
结语
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建筑与湖体互映衬塑造“栖水 · 展翅”的建筑意象。建筑造型取自江南传统建筑飞檐翘角的形态,仿佛展翅蓄势的凤凰,与凤栖湖整体景观氛围契合。在建筑东、西体量之间的入口灰空间处,椭圆形的屋顶采光窗与方形的入口广场构成“天圆地方”的建筑空间样态,蕴含我国传统的宇宙观,亦可谓一种最早的地理信息测绘依据。
建筑与湖面互映衬
项目名称丨联合国地理信息展览馆
业主单位丨德清联创科技新城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址丨浙江 德清
项目规模丨58895 ㎡
设计总负责人丨吴震陵
工程负责人丨王昕洁
建筑设计丨贾中的、陈冰、章嘉琛、赵黎晨、何伟超
结构设计丨周建炉、周家伟、徐钢、金鑫
给排水设计丨周欣、汪奕贝
暖通设计丨宁太刚、陈海俊、张蔚琳
电气设计丨杨文征、朱继承、郑国兴
智能化设计丨江兵、王菲
室内装修丨李静源、田宁、张慈
景观设计丨吴维凌、徐聪花、敖丹丹
幕墙设计丨陈栋、章洁、王磊
泛光设计丨庞笑肖、俞媛铭、肖舒峥
设计时间丨2018.1-2018.3
建成时间丨2018.8
建筑摄影丨赵强、凡名建筑摄影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