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新建工程位于普陀区桃浦社区,用地面积22330㎡。周边地区近年来已发展为高密度居住区,但现状教学资源却相对稀少,适龄儿童上学距离较远。本地块原规划为27班九年一贯制校舍,经评估周边居住区对中小学校学位需求的缺口,后将办学规模提高到45班。
由于用地面积不变,招生规模提升后,
生均用地面积仅11.8㎡,
低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生均用地18.6㎡的标准。因此,设计在规划初期采用紧凑高效的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积极增加屋面活动场地,使教学场所突破平面边界限定,
营造立体复合的全景式、沉浸式学习环境。
在达到1.13的高容积率的同时,实现了开阔开放的校园空间。
布局
动静分区、人车分流
遵循动静分区、人车分流的原则,设计将250米运动场布置在场地东侧,教学综合楼集中布置在场地西侧,整个学校动静分区明确合理。
△
总平面图
△
总体鸟瞰
场地居中的主入口广场结合日照分析有一个微妙的内退,在为校园外部解决临时停车需求的同时,也使校园内部获得一个更具安全、稳定感的校前区空间。
非仪式化处理使主入口广场更接近于一个开放式的庭院,校园东侧的动区经此成为西侧静区的自然延伸。
车行通道沿校园西侧边缘布置,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行交通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功能
集约化的校园综合体
通过集约化设计,这座校园的主要教学用房容纳了45个班级教室,28个科学艺术专用教室,2个阶梯教室,1个多功能活动室,以及多样化的科创工坊、科技活动室, 800平米图书室、300座报告厅、1500平米体育馆、两个食堂、9个年级教研室及校务办公区、250米跑道真草运动场、以及75辆车位的地下车库。
△
报告厅
△
食堂
在基本的功能单元之外,设计把剩余不能计入使用系数的建筑面积转换为设计的重点工作内容——
开放教学空间
,从地下1层到5层,通常乏味的纯交通空间成为多重趣味性路径系统,连接起庭院、中庭、屋顶平台、社交台阶、活动凹龛,开阔部分可承担学生的室内体育、文艺乃至科学活动。这个虚空的系统也是撑起整个建筑物的空间内核。
△
轴侧分析图
空间
垂直的“社交平台”
与传统校园通常用轴线来组织的单一线性空间序列不同,这座学
校的空间形式是
多中心
的,拥有多重的行进路线与空间序列。
场地的限制激发了设计在
垂直方向
上挖掘潜力:
通过建筑、景观、装饰一体化的设计,在建筑的不同标高上形成
下沉庭院、内庭院、中庭、空中花园、屋顶活动平台
等多样化、多层面的公共活动平台,并通过
立体交通
联系在一起,成为嵌套在教学楼里的微型社区。
儿童好奇、好动、好探索的个性可以在此释放。
△ 点击播放
孩子们在下沉式大台阶(赋能广场)观看《
我和我的祖国
》
多样化的“社交台阶”,鼓励学生非正式学习和社交互动;
无处不在的泛课堂空间,培养开阔、有吸收力的心灵。
材料
多彩明快温暖
建筑地上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主要立面材料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挂板、铝板。
建筑外立面与室内的配色相呼应,主色均采用低饱和度色,辅色采用高饱和度的明快色。
四种高饱和度颜色相映成趣:嫩绿色象征小学生的活泼,中绿色象征初中生的活力、橙色象征老师的热情,黄色象征选择课程的愉悦。
低碳
光与风的交响
设计运用被动式建筑策略,中庭的天窗将自然光有效引入室内,减少了人工照明。日光结合室内丰富明亮的色彩,形成柔和活泼的光环境。
利用中庭的拔风效应,地下庭院、教室高窗与中庭一起形成一套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将户外新鲜空气徐徐引入室内。
图纸
△
一层平面图
△
地下一层平面图
△
立面图
△
剖面图
当钢结构、混凝土板、铝板这些坚固冰冷的建筑材料,被温情脉脉的设计组合在一起,建筑就不再是一个边界冰硬的功能盒子,而是成为一个
为孩子们肆意欢快的奔跑、积极主动的探索提供保障的校园综合体。
后记
札记 & 写生
建筑的竣工,并不是完结,而是其生命旅程的开始,它将在使用者手中继续生长、更新,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使用者的肯定是对每一位参与者最好的慰藉。
在此,通过设计师陆工的一条朋友圈和学校老师分享的小朋友写生作品,一起阅读这座“校园综合体”的全新之旅。
陆均
在上外普实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一直在想象每一处将来的使用场景是怎样的,学校投入使用后很难有机会到实地体验。学校张老师用心拼了一组对比照发我,此情此景,同地异时,叠合在一起,令人难抑的感动。
施工过程摄影:TJAD工程师陆均
运动会场景摄影:张思湉小朋友爸爸
校园一景写生作品:美术组老师陈禹伊
现学校师生活动场景摄影:张玲玲老师
1天前
*
点击查看对比大图
*
来自上外普陀实验学校的孩子们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
项目类型:
上海市普陀区古浪路390号
设计时间:
2018.4~2019.4
竣工时间:
2020.12
建筑面积:
34463平方米
设计单位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
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九届建筑创作奖 佳作奖
项目总负责人:
王文胜
建筑团队:
陆均、姜雁彬、蒋怡青、庄凯明、陈跃东
结构团队:
金刚、郭洋、马东亚
给排水团队:
冯玮、潘若平、沈嘉钰、汪润
电气团队:
程青、孙立安、吴逸凡
暖通团队:
曾刚、倪自翀
建筑摄影:
邵峰
•
了解
更多
•
•
业务联系
•
王佳
|
|
021-35376000
李娟娟
|
|
021-35377770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TJAD更多教育建筑作品。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