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1 02:24:00 {{ caseViews }} {{ caseCollects }}
设计亮点
室内外空间融合,零碳校园设计,多学科共享交融,气候适应与垂直雨林。

在深圳这样一座科学理性和高效发展的典范城市,在极其有限的宝贵土地资源上,如何规划设计符合深圳和两校发展理念的面向未来的示范性校园,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复合的发展需求成为了我们的设计出发点。

我们在天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设计中秉持这样一种理念:以天大佐治亚理工学院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为契机,构建多学科高效共享、交叉融合的学术平台。同时借助智慧管理与智慧联接,实现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帮助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主板智联-共享绿谷

  双面回应场地特征,形成多样化校园

1. 充分回应场地特征:

主板智联(城市界面)+细胞渗透(融于山水)

项目所在用地是深圳城市发展与自然共生的典型缩影。建设用地闹中取静,一面紧邻城市、交通便利,另一面,青山环抱,空气富氧,城市与自然双面特征十分显著。临城市一侧,我们以【校园主板】集成各主要教学功能,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高效共享和智慧管理。临山林一侧则布置小体量细胞组团,景廊通畅,绿意渗透,形成自然友好的柔性界面。

▲ 

场地特质分析

▲ 

双面性特质分析

▲ 教学区沿铁路公园界面

▲ 从南侧山体看向校园半鸟瞰

2.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丰富多样的校园空间

方案本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总原则,充分尊重场地自然环境,合理布置功能分区,避免对自然的破坏。尽量做到不削山不砍树,土方挖填平衡,土方总量控制到最小。教学组团集中式布局,高效利用平坦土地,重塑完整且可呼吸的城市界面,在场地的坡地区域,学生宿舍和办公组团采用板点结合的创新方式,顺应地形依山布置,底层通透,将山体延伸至入口广场,形成小尺度的空间院落,与山林相融合。山间栈桥环绕校园,联系各个组团,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绿道。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河道自然幽静的原始风貌,结合湿地净化、海绵校园等措施改善校园微气候。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自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校园空间和建筑,教学组团与山地组团一刚一柔,既显又隐,展现出工科院校独特的气质。

▲ 鸟瞰

 ▲ 宿舍区依山就势

▲ 办公组团与山林融合

河道

3. 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复合的发展需求

好的大学校园中能看到如同年轮般的历史沉积,在如今大多数一次性投入快速建造的校园里,最匮乏的往往是差异化的体现,尤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为避免出现类似的同质化情况,通过功能组团之间的形式差异,努力建立起一个关系的聚合,使这些建筑要素显出并置对峙并彼此牵连的样子,以此诠释校园空间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充分回应了两校的文脉,同时也创造出一种新的共同场所记忆和文化记忆。我们希望其符合理性进取的工科院校气质,兼具深圳应有的开放生态的特质,建筑细节上更是融合包括校园空间特征及建筑材料等在内的两校基因,呼应两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令人产生熟识感。

▲ 两校文化传承及融合

▲ 工校气质分析

▲ 学生活动中心与教学组团立面

▲ 教学区及办公区半鸟瞰

▲ 校园中轴

▲ 校园中轴

无界雨林——实现多学科共享交融

1. 集约高效,预留弹性

我们利用百分之十八的用地解决了教学组团近百分之八十的体量,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校园空间得以张弛有度,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上的弹性。这种高效集约的布局模式也为多学科交流共享提供了物理空间上的支持,是效率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筑基础。

▲ 功能集约高效分析

▲ 教学区中庭

▲ 图书馆室内

▲ 体育馆室内

2. 资源共享,跨界融合

一体化的教学组团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各个学科和科系的边界,形成了一个集成了包括教学、资源中心、科研中心、实验室、图书馆、会堂等在内的高效的空间复合体。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跨学科的互联共享,滋养着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真理的长久动力,避免了对人才的培养陷入到固化技能的培训和实用主义的误区中。薛定谔曾在一次演讲里提到:“真正的科学,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是人类精神的升华。它跟考古学语言学美学这些看起来没有任何用处的学问完全等同,它是人类精神的张扬,而不是实用的东西。”一体化的方式又由内而外地自然形成一种鲜明的建筑空间特质,其本身就创造了建筑的高识别性和创新性。教学区如同一块巨大的校园主板,为学科的设置提供一个灵活的空间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维度不断的自我更新,创造一个极富特征的,立体高效、智慧低碳的未来校园空间范式。

▲ 主板智联功能分布

▲ 从校园运动场地看向教学区

▲ 教学区中庭

▲ 教学区中庭

3. 自由框架、现象透明

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深层指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是自我管理的学者社团”,这句在牛津和剑桥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训,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办学信念。大学里,通过智慧之间的碰撞而使探索得以深化,发现得以检验和完善,草率得以校正,错误得以暴露。大学因此成为自由探讨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隋建国曾在作品【被限制的运动】中,以“黑箱子”象征人类历史上被掩盖的谎言和内幕,我们在教学主板的框架中插入不同透明度的“白盒子”作为组合的基本单元,它代表了信息的透明与互联。整个主板因此获得一种层次丰富的透明性,这种透明性不仅仅是物质的透明,更是现象的透明,正如柯林•罗在《透明性》一书中提到的:”看起来透明的形式组织能够成为设计的有力工具,因为它容许“拼贴”(Collage)。现象的透明性作为形式-组织的手段,让异质的元素在复杂的建筑和城市组织中合为一体,它把它们视为集体记忆的精华。”教学主板因其“透明”而产生巨大的包容性,提供适合不同使用需求的空间,这种透明也为学者自治提供了多样场所和触发条件。

▲ 教学区黑盒子和透明性对比分析

▲ 教学区透明性

4. 网形结构、智慧校园

相较于传统校园采用的以直线串联各功能组团的树形空间结构,我们在天大佐治亚深圳学院的设计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教学区矩阵式的规整网格之下,是并联机制的网形结构。与信息逐级传递的树形结构相比,依靠个体之间协调与判断的网形结构更能发挥个体的个性,有着更大创造力的可能。这也是人类大脑的运行模式,大脑的感知主要来自每一次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的伸手相连,这是为什么人脑可以处理复杂事务并具有创造力的原因。依靠互联网的巨大联络能力,个人与世界的对话不再依赖任何组织,这种并列关系,实际上是最现代的社会关系结构,未来的大学一定是加速开放,向并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教学主板其实就是这种关系结构的一种探索。

▲ 校园空间流线结构概念分析

▲ 网形结构及智慧校园分析

5. 气候适应、垂直雨林

教学组团南低北高,南侧单元留出更多绿化平台,将阳光、风和山景导入组团内部。它是一个既完整又通透的建筑群落,不仅面对校园的是生动而友好的界面,而且在跨越河道处也能与生态和景观充分的融合,打造“都市中的桃花源”,充分体现岭南建筑与自然相融对话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教学主板的中央绿轴长街生机盎然,活力十足,让人忘却压力与尘嚣,仿佛置身于自然山林之中。太阳能遮阳顶棚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自生能源,同时也创造出符合深圳气候条件的共享交流空间。囿于空间的局限,现代建筑中的园林往往变异为更适应的形态继续进化,“桃花源”不仅存在于校园中保留的小溪山径中,也存在于建筑的日常之中,如将建筑看作“异质的山水”,那么野生氛围的场所感的营造就找到了方法。多个入口、可选路径、模糊内外、多种指向,我们在设计时似乎有意地在规避空间的单一固化,不希望将固定的模式强加于使用者,高等教育的自发性与松散性容许每个人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体验版本。

▲ 剖透视分析

▲ 教学区通往产学研连廊

▲ 教学区屋面

Living building和零碳校园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对近零碳校园进行思考:

1. 在造价有限的前提下,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采用适宜高效的零碳手段。我们认为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基础——双向策略+集约高效,使空调使用需求得到有效降低。

2.打造近零碳校园需要以设计为起始,建立设计、建造、运维的整体性思维。从具体的建造方式、工艺工法、材料成本等各个方面实施低碳建造,以各项的立体措施和丰富的零碳落地经验全面满足评级要求。整个校园是一个动态碳中和的过程,太阳能光伏屋面从30%到47%是一个可以逐步实现的过程,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可以分步实现。它不仅是一个从建造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校园,同时也是可展示、宣传和推广的生态示范项目。

3.近零碳校园的建设不应以牺牲空间使用的舒适度为代价,我们的设计以舒适性为重要维度,通过利用伞下原理和冷巷原理、烟囱效应、合理的设置遮阳和开口,提升小环境的微气候条件,校园半室外空间全年的舒适时间达到近65%。有效提升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感舒适度。

4.对于原始景观风貌进行保护性修复,树木植被得到充分保留,校园中轴既是大道至简的规划留白和礼仪中轴,同时也是生态校园的汇水中轴,是海绵城市的基础和回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河道自然幽静的原始风貌,结合湿地净化等措施改善校园微气候。

▲ 校园内部舒适性分析

▲ 生态分析

▲ 河道原始风貌保护

学生活动中心-打造深圳首座 Living Building

学生活动中心位于校园主轴和河道的交汇处的核心位置,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了丰富的室内外活动交流空间。采用阳伞原理,冷巷原理,湿地净化,雨水调蓄等多项节能措施,打造一座节能又舒适的零碳示范建筑。二层平台如同一把巨大的阳伞为首层提供遮阳,微风吹过水面带走热量,冷却后的空气上升,通过若干庭院到达半室外交流空间,屋顶覆盖光伏板满足自身能耗需求,北向天窗和遮阳穿孔板令室内明亮柔和,打造节能舒适的零碳建筑。

▲ 学生活动中心爆炸图

▲ 学生活动中心生态分析

▲ 学生活动中心室外坡道

▲ 学生活动中心庭院景观

▲ 学生活动中心室内

▲ 学生活动中心室内

结语

同时具备赖以存在的合理性和借以发展的创新性的设计才是对基地环境及功能任务的最佳回应,也是我们一直共同找寻的解答。治学林泉,都市桃源,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将以生态为本底,以科技为手段,山水之间,多维共享,智慧互联,探索校园与自然共生的全新范式。

▲ 从南侧山体看向校园半鸟瞰

▲ 从教学区及产学研间的连廊看向校园

技术图纸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校区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方案设计单位: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

‍‍‍‍‍‍‍‍‍

投标

联合体

单位: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华汇设计

团队

主创建筑师:肖诚、杨洋

设计团队:张远鹏、南希、綦晓、龙晓东、王正、秦郧、赖皓霆

业主: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设计时间:2021年

用地面积:16.21万平方米

计容建筑面积:15.53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9.04万平方米

{{item.text_origin}}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 生态智慧校园的近零碳探索
没有更多了
相关推荐
{{searchCollectStatus("3zrqAWZoxYj20VE2eAXR74edaDL8nJkb",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特斯联 AI PARK,重庆 | 机器人伊甸园,探索未来城市智能交互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3zrqAWZoxYj20VE2eAXR74edaDL8nJkb").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3zrqAWZoxYj20VE2eAXR74edaDL8nJkb").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Jr5qb3xMvNPG0V2E1owdOpjQoRElZn14",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传统谷仓改造现代住宅设计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Jr5qb3xMvNPG0V2E1owdOpjQoRElZn14").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Jr5qb3xMvNPG0V2E1owdOpjQoRElZn14").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ZNpORAdqnoeLMBL3JDXY53GarQ7J8DKm",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Luis Longhi 诠释当代印加建筑的神性与人性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ZNpORAdqnoeLMBL3JDXY53GarQ7J8DKm").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ZNpORAdqnoeLMBL3JDXY53GarQ7J8DKm").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pndN7EjgDm50GX8rbew1xPr3eY428yZq",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波普之家 | 现代建筑与流行艺术的完美融合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rbew1xPr3eY428yZq").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rbew1xPr3eY428yZq").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9yjWYna2xeGoQBM34oVzvER4K71lqm6A",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浙江乡村冥想守望塔——自然与精神的交融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9yjWYna2xeGoQBM34oVzvER4K71lqm6A").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9yjWYna2xeGoQBM34oVzvER4K71lqm6A").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GOna7ER5P863zXK3x2XJpj9LrWNxkogv",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上海百年别墅变身为现代共享办公空间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GOna7ER5P863zXK3x2XJpj9LrWNxkogv").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GOna7ER5P863zXK3x2XJpj9LrWNxkogv").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l8N6v5kaJOojLVg386VmRP0rDZAeyE4Y",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勒·柯布西耶的 Villa Savoye 微观再现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l8N6v5kaJOojLVg386VmRP0rDZAeyE4Y").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l8N6v5kaJOojLVg386VmRP0rDZAeyE4Y").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pndN7EjgDm50GX8rRPw1xPr3eY428yZq",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混凝土的野兽派魅力——Adam Spychala 的 House 323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rRPw1xPr3eY428yZq").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rRPw1xPr3eY428yZq").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1jP5G97pEL0ZXk3emXqNdkvDbrxgO8z",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全球“野蛮建筑”之美 | Marta Colmenero 插画呈现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3emXqNdkvDbrxgO8z").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3emXqNdkvDbrxgO8z").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6W8yMRbmGaZN7wa3eRXD9OrqAdPQYl0J",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著名建筑模型,精致呈现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6W8yMRbmGaZN7wa3eRXD9OrqAdPQYl0J").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6W8yMRbmGaZN7wa3eRXD9OrqAdPQYl0J").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M7NGngA56R8ZX0yLWBEeklL1qQ243Db",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乡村建筑的复兴 | Lillo Giglia 的"QUIDvicololuna"设计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YM7NGngA56R8ZX0yLWBEeklL1qQ243Db").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M7NGngA56R8ZX0yLWBEeklL1qQ243Db").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g1zWEql5Jbpxow3xAQVRYj739emDnZG4",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漂浮木屋与平凡住宅的融合,法国 Poissy Galore 博物馆
预览
勒·柯布西耶
{{searchData("g1zWEql5Jbpxow3xAQVRYj739emDnZG4").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g1zWEql5Jbpxow3xAQVRYj739emDnZG4").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