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校园的公共体育设施,承载了服务校园师生及其周边大学园区联盟赛事的重要功能,要求的是多元、复合、包容与人性,创造可服务大众的休闲娱乐空间,在缓解师生工作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要体现一个大学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担当。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靠近校园东侧出入口,其东北方向为创新谷孵化器,地铁R1线绕其校园而过,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总用地面积:13576.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99.64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局部夹层,建筑高度16.10米。体育馆主要功能为篮球馆、游泳馆、体操教室、教学辅助用房等,是一处集大型集会、球类运动比赛、文艺演出和学生活动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体育馆,成为延伸和发展校园文化的载体。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运动场所不仅仅是进行严肃竞技体育的地点,更是能鼓励人们以各种方式运动起来的可变空间。在重视全民健身的当下,常规的封闭式体育馆已不再有吸引力,我们尝试去建立一个能容纳各类运动的室内外泛体育空间系统,激发更多样的健身场所使用方式,吸引学生们主动来此健身和社交。
“化整为零”的策略
我们将篮球馆、游泳馆和体操馆结合地形围绕南侧主要入口和庭院为核心围合布置,紧凑合理,不同区域均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同时为了避免每个场馆过大的体量对整体校园空间的破坏,我们对建筑形体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从而与现状建筑产生对话。
拓展空间使用界限
体块之间的景观平台将南侧校区入口延续的景观轴线与北侧滨河景观带串联,将校区景观与远山融合形成视线通廊,并在两侧设置踏步实现通行功能,这个空中平台进一步模糊体育竞技和休闲活动的空间使用界限,也为校园师生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更多非正式体育空间的可能。
▼中部的庭院串联篮球馆和游泳馆,屋顶的平台连通校园与远山,形成良好的对话。
▼从另一个方向看去,体育馆错动的体量关系与远方山体形态走势浑然一体。
▼当夜暮降临,远山渐暗,玻璃幕墙透出点点辉光,在黑白错动的体量衬托下显得格外熠目,屋顶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处休闲交流的场所,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
独特个性的城市区域
项目靠近校园东校门,地铁R1线绕其而过,项目本身得到位置成为校园的重要展示窗口。为此我们使用雕刻的手法来塑造体育建筑独特的雕塑感和冲击力,个性独特的形体与城市空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校园并不仅仅是个封闭的教学场所,而是通过这组建筑成为一个以运动为媒介,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更多交流、相遇机会的活力纽带。同时,独特的形象与棱角分明的R1线地铁站相映成趣,共同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区域。
▼东侧塑造平和又富有张力的城市界面,黑白的体量错动凸显建筑的轻盈气质。
▼夜晚来临,建筑犹如一个盛满“光”的容器,室内外的光渗透交错,点燃了整个校园的激情与活力,体育馆成为校园中最璀璨的建筑。
赋予建筑形体更多可能性
体育馆的比赛场地受平面尺寸和高度要求的限制会导致体量相对比较庞大,巨大的体量就会破坏原有的舒适的校园空间环境。我们通过将不同场馆有序分置组合,形成了由庭院组织的环形布局形态,长短不一、高低错落的形体也赋予建筑形态更多的可能性。得益于这样的功能布局,我们能够形成相对丰富、尺度与人体接近的建筑立面,从而摆脱了原有体育建筑形式的束缚而形成以表达体育精神和非正式空间活动本身的建筑立面。
▼水平的黑白体量上下错动、联系交融,使整个建筑极具流动感和漂浮感。
▼黑色的基座充满流动感和速度感,模拟运动健儿的动势,舒展而刚劲,表现体育建筑的力量与速度。
▼夜幕来临,体育馆内部的光承托起充满力量和张力的白色体量,形成一种奇妙、轻盈且极具漂浮感的建筑形态,同时底层的内透光也能凸显入口的位置。
▼大气的石材拼接形成巨大的斜面,勾勒硬朗的线条,成为新时代校园体育精神的载体。
结语
The Conclusion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将几个巨大场馆的合理构建,化整为零,形成了区别于传统体育场馆尺
度巨大、造型单一的建筑印象,并且通过创造出一些非正式的体育活动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活动的可能。
我们希望这所校园的体育馆不仅仅是学生运动健身的场所,更是一处能够寄托青春和追忆的载体,同时这种泛体育空间的设计理念能够为新型校园体育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济南市长清区
建设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设计单位:同圆设计集团设计一院
用地面积:13576.63㎡
建筑规模:6899.64㎡
设计时间:2018.03—2018.11
竣工时间:2021.08
设计主持:王彦堃
方案设计:刘哲、东阳、王洋
建筑专业:刘磊、于晓宇
结构专业:高斌
暖通专业:齐立宝、景志强
电气专业:王永凯、李宗彭
建筑摄影:王洋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