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图 01 东泉片区区位示意图
©东泉片区位于漕河泾街道东南角,主要由东泉小区、东泉佳苑、挹翠苑和张家园四个居住小区构成。在远期规划中,东泉片区未来将向北与火车南站区域联动,向西融入张家园产业园的整体更新,逐步改善其当前“边缘性”的区位劣势。
然而,尽管该区域的远景发展趋势较为乐观,但“远水难解近渴”。东泉社区大多数房屋建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当前普遍面临着居住环境衰败,公共服务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而与此同时,空间资源的紧缺加之其孤立的边缘区位,使得东泉片区无法通过新建或与周边区域共享设施等常规方法缓解其社区服务效能的不足。
因此,如何在宏观规划的战略引领下,有效兼顾当下居民对社区生活改善的迫切需求,成为了本轮社区更新工作面临的迫切议题。
在经由多方调研与讨论后,以这一具有良好景观条件的街道空间作为基底,不仅可以对内提供一个内向型的生活轴线,整合社区内低效的公共资源与活动空间,为社区生活的激发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而且也可以优化其对外联通的效能,为该片区未来向外延伸发展提供结构性的空间支撑。
▲图 02 东泉路街景©#02 东泉社区难点·切入点:/// 难点 01 逼仄孤立的空间区位
▲图 03 东泉片区历史演变示意图
©东泉区块北接庞大的上海南站铁路用地,南邻上海植物园,东侧为龙吴路城市主干道,西侧则被张家园工业园区包围。这一空间格局基本阻隔了其与周围城市区域的便捷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它在漕河泾街道社区结构中边缘性的地位。
2000 年,随轻轨 3 号线的开通,位于东泉路北端的石龙路站点成为了这一孤立片区居民对外通行的重要节点。2004 年,东泉片区从龙华乡并入漕河泾街道统一管理,但由于规模不大,并且其与漕河泾街道其他区域因火车南站而被分隔开来,难以配套相应公共设施,致使其社区服务与管理始终成为了一个难点。
伴随徐汇中城的未来发展,东泉片区西侧的张家园产业园区将在不久的未来被列入城市更新计划,而围绕其北侧的上海南站也将展开大量的综合性发展计划。因此,东泉社区将来向西、向北加强空间与功能联系,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要的结构性调整机遇。
/// 难点 02 消极低效的生活街道
▲图 04 东泉社区公共要素分布示意图
©在东泉社区内部,将小区出入口、公共绿地、交通站点、商业设施等内容要素进行叠合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东泉路(北及石龙路南至罗城路)对整个社区起到了结构性的作用:
对外,它向北联系了这一片区重要的人流集散点——轻轨 3 号线石龙路站,及其周边的商业服务设施;向南它连接了上海植物园 4 号入口(非主要入口,较为冷清),为东泉片区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界面与幽静的生活氛围。
对内,东泉路本身是一条较为安静的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化非常优美,沿街零星分布着片区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各小区出入口,构成了这一片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然而,就具体空间使用而言,东泉路沿线两侧大多是封闭的社区围墙,空间呆板闭塞;沿街零星分布的各类服务彼此隔离,难以形成聚集与联动效应;同时,小区出入口因缺乏规划,车辆进出与居民活动空间大多相互交杂,不免对本已十分有限的活动空间的使用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各因素的叠合,使本应成为东泉社区活力中心的东泉路,如今却总体呈现出消极冷清之感。
▲图 05
滑动查看
由石龙路地铁站沿东泉路至上海植物园部分消极的街景(图片来源:百度街景)
切入点触媒激活 内外联动
开放的街道与外置的社区公共生活
基于上述两个层面的难点论述,结合多方调研与讨论,本区域的社区规划总体策略定位为:“为社区提供空间,为轴线提供功能。”即以东泉路公共廊道为基础,针对其沿线社区公共空间网络进行整合重构,将小区内部的日常活动与东泉路潜在的环境资源点进行链接和激活,使社区功能与其环境资源能够有机的融合起来。基于此,我们将东泉片区的社区规划目标逐渐明确为:
在街区层面:优化东泉路的步行环境,强化东泉路内部的活动功能及其对周边城市区域的联动效应,拓展社区内部的环境界面,强化从地铁站点到上海植物园之间的公共空间廊道定位,使之与东泉路的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在社区层面:以东泉路为内部生活轴线,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资源点位进行识别,涵盖了在这条街道上衔接的社区出入口、幼儿园、社区广场、居委会等具有公共属性的空间要素,有针对性地展开优化提升,从而理清公共空间的脉络关系。
以上更新目标结合正在编制的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将被细化为分步骤、有计划的社区更新项目清单,而以当前东泉小区正在进行的小区内部环境提升工作为契机,东泉广场的改造将成为实现这一公共空间廊道设想的,具有“触媒”意义的首个节点项目,结合该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在东泉路实现一种以社区生活轴线为参照的内向性空间优化行动范例。
▲图 06 东泉路规划结构示意
©#03
东泉广场
渗透·延伸
01 公共空间资源识别:封闭消极的社区广场
▲图 07 封闭消极的东泉广场鸟瞰图
©东泉广场是东泉小区东区出入口的一处社区广场,该广场是区域内唯一面积较大的公共活动场所。然而,由于小区停车位紧张,广场长期被私家车停放占用,并且位于小区内部,难以被周边居民使用。广场周边物业用房、居委活动室、卫生站均不向其开口,围合界面消极,总体利用效率低下。
因此,小区整治项目针对广场进行了一定的改善,为广场铺设了塑胶地坪,并配置了一些健身器材。但由于项目内容仅限于广场地坪的整理,对于周边环境缺乏考虑,留下许多死角。
▲图 08 东泉广场现状空间分析
©02 公共空间系统重构:内外联动
从总体环境方面来看,东泉广场是东泉路沿线的一处面积较大的公共空间,它不仅位于东泉小区的主出入口,居委活动室等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公共服务设施就在一旁,而且在其北侧有小区的自行车停车库以及上方的东泉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居民使用较为频繁的地方。
因此,在小区的现有实施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这一更新项目应当以提升社区入口广场及其周边空间品质、提高其利用效率为重点,连通广场与街道,打造活跃的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同时以此为触媒锚点,形成空间内外的渗透连接,激活东泉路使之由边缘通过性道路向社区生活轴线转变,进一步带动后续沿线的更新,包括东泉路沿线人行道、绿化带及商铺立面的改造等,为日后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与活动预留可能性。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工作路径:
串点成面,相互借势:将小区居委用房、物业用房、卫生站和垃圾站进行统筹考虑,形成内外通透,各功能区块有机联动的空间布局,提升广场的使用层次和利用效率。
扩大范围,内外联动:柔化东泉路两侧边界,使得东泉路的林荫道氛围可以延展到小区内部,放大小区的空间感受,同时小区的社区服务资源沿东泉路边界布置,两侧兼顾,促进东泉小区内部与外部东泉路联动提升。
▲ 图 09 东泉小区社区规划改造策略示意图 ©
03 公共空间激活
详细的操作过程从东泉广场及其周边建筑开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
▲图 10 东泉社区规划项目清单示意图
©/// B01-1 居委活动室提升改造
▲图 11 居委活动室改造示意图
©居委活动室位于东泉小区东区入口北侧,作为周边居民唯一室内活动区域,整体界面封闭内向,对东泉广场没有开口,仅在东泉路有一处开口,小区内部居民使用不便,流线不畅。室内双跑楼梯、居中的卫生间以及复杂的房间划分,使原本不大的居委活动室使用起来十分拥挤,空间压抑。因此,改造计划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经初步判断,现状承重结构为框架+砖混结构。我们在设计中保留主要承重结构,适当拆除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整体贯通,不仅扩大了空间容量,而且可作为多功能厅灵活使用。
沿街面扩大窗洞面积、向广场开放出入口,贯通流线。面向庭院一侧推拉门可完全开启;结合广场门廊空间外摆桌椅,弥补会议人数较多时室内空间的不足。
▲ 图 12 滑动查看 居委活动室改造示意及部分建成实景图 © B01-2 卫生站及物业用房提升改造
▲图 13 卫生站及物业用房改造示意图
©卫生站及物业用房建于小区非机动半地下车库之上,现状卫生站入口紧邻南侧垃圾房,室内空间拥挤,药房属违章搭建。设计改造将主要聚焦于:
- 将空间资源紧张的卫生站与相对宽敞的物业用房统筹考虑,在不涉及产权变更的基础上调整空间使用,拆除卫生站加建药房和收费处,腾退物业用房内原有租户,协调卫生站租用此空间容纳诊疗功能,原诊疗室则作为拆违后的药房及收费处。
- 优化流线,调整卫生站入口至北侧,使其远离垃圾房;并通过对物业用房闲置的二层房间的开放,增加儿童游戏等社区功能。
- 开放物业及卫生站物业二层平台,可由广场经踏步进入,与口袋广场连接共同构成东泉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
▲图 14
滑动查看
卫生站及物业用房改造示意图
©///
B01-3 口袋广场及沿街界面一体化改造
▲图 15 东泉广场空间结构调整策略示意图
©口袋广场现状问题较为明晰:广场虽有一定面积,但缺乏场所感;与周边建筑缺乏互动,界面消极;绿化装饰性强,缺乏可停留城市家具等。本次更新对其展开的具体改造将包括:
调整沿街围墙位置,将原有封闭围墙变为通透的透绿围墙。边界内推,将原本包围在内部无法使用的绿地向街道开放,沿街建筑立面与保留景观进行一体化连接设计,形成街边口袋公园。
通过临界檐廊——椭形木廊架将周边建筑及广场空间整合,形成内外渗透的一体化空间,向街道一侧限定休憩空间、向广场一侧增加的灰空间亦作为居委活动室向室外空间的延伸。
周边建筑向广场开敞,小广场由建筑的“背面”转向“正面”:开放物业及卫生站二层平台,可由广场(标高 0,0)经大台阶进入,与口袋广场连接共同构成东泉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居委活动室将向广场增设出入口。
▲ 图 16 口袋广场及沿街界面一体化改造示意图 ©
▲图 17
滑动查看
口袋广场沿街界面改造示意图
▲图 18
滑动查看
口袋广场内部改造示意图
©综上,结合东泉小区的风貌整治工作,东泉广场的改造与提升性一方面使得小区内部公共空间更加融合与完整,另一方面的重要目标在于衔接东泉区块的后续发展。
这一措施可以将东泉小区的溢出效应拓展到东泉路的街道空间中,并使得这一模式也可以推广到东泉路其他地方,积少成多。
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些零敲碎打的工作,最终能够助力于一种区域性的整体提升。
于是相应的,我们在整体规划中为东泉路其他区域的沿街店面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其他部位的一些公共设施也提出了初步设想,如道路西侧的小区入口区域、幼儿园、街角绿地等,希望通过进一步扩大此类微更新的工作参与,逐渐提升东泉路的社区氛围。
#05 协商共建
改造过程
如同大多数的社区项目,我们在东泉区块的规划设想虽然在各方面获得了较多的共鸣,但现实的过程往往比图面的设想更加曲折。
在实施过程中,社区综合治理的“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在与设计团队沟通的过程中,对于方案所提出的开放性设想提出了不同看法,甚至质疑性观点,认为广场作为小区内部空间如果对外开放内部的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居民表示,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实为居委活动中心室内空间太小、使用不便,而居委和物业也从自身管理的角度拒绝广场对街道的开放。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记录下这样一些方面的意见:
社区居民 A:这个广场是属于我们东区居民的呀,我们不想让别的小区的来使用。
社区居民 B:对呀对呀,打开后就不安全了。
物业代表 C:广场开放后我们没法管理。
居委代表 D:活动室的室内有点旧,用在外面廊架的钱还不如来给我们刷一下墙。
······
面对设计与居民意愿的分歧,作为规划师和设计师,我们需在专业原则与居民需求间寻求一个平衡,最终在尽可能满足多方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了设计的完整性,以透绿边界、部分廊架、协助室内设计等调整与社区达成了共识,并且依据居民的需求针对居委活动室的室内空间进行了布局调整,广场外部空间的更新项目也一度因室内的施工暂时推迟。
尽管方案实施相较于设计阶段有了部分调整,但这也是居民确认其掌握空间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
设计调整后以一种透绿的围墙取代先前完全通透的设想,并且对边界位置进行了调整,释放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同时保留部分连廊,通过铺地更新的形式与之呼应从而达成同样的限定空间的实际效用。
项目实施后的广场界面相较之前的封闭姿态,对于东泉路有了更多积极的回应,边界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与其他公共空间一起实现了街道由“屏障”向“缝合”的转变, 先前消极的边界空间也在更新后重新归还给了居民,以容纳发生在社区中平凡且重要的日常生活。
#06 结语
▲图 19 东泉广场建成后鸟瞰效果
©在东泉区块的工作中,我们针对东泉广场的设想不仅仅是在小区红线范围内从事孤立的外观性翻修,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针对整条东泉路的结构性调整——力争使得这一位于边缘社区的通行性道路转型成为社区生活的主轴线,同时我们所采取的是一种针灸式的点状更新,通过小微操作来带动区域良性发展,以最终达成线性升级的策略。
东泉小区广场在修缮完毕、开放连通后,广场周边景观的品质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善、公共节点的服务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它们起到了连接内部社区与外部街道的功能。在另一层面上,我们作为社区规划师的团队,也体验到了如何在居民的参与下与之达成共识的重要性,尽管一些原先的设计构想没有能够实现,但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空间操作,重塑了东泉广场的沿街边界,使得原本僵硬、实体性的围墙改变为较为通透的边界绿化,初步使得社区摆脱了小区红线的思维桎梏,将生活环境的概念更加拓展到城市街道空间这个更为宽泛的整体范畴中。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及课题研究项目
组织:上海市徐汇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
建设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TMS studio)
社区规划师:童明
项目规划团队:童明、秦梦迪、姚瑶、林旭颖、王安澜、邱怡箐
项目建筑团队:童明、任广、谢超、郭鸿衢、谢华华、林梦佳
图文编撰:童明、白雪燕、秦梦迪、姚瑶、谢斐然、唐诗昆、乔雨虹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实施机制》研究团队:童明、黄潇颖、白雪燕、姚瑶
//城市更新相关项目//
旧里新厅——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西社区更新
另一种建筑师
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东湖路地区城市更新
碎片的整合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
佳虹社区 “缤纷社区” 项目
建 筑 更 新 与 文 化 再 生 上 海 市 黄 浦 区 贵 州 路 109 号 空 间 更 新 项 目
梓
耘
斋
T
M
S
t
u
d
i
o
项
目
:
p
r
o
j
e
c
t
@
t
m
-
s
t
u
d
i
o
.
c
n
学
术
:
a
c
a
d
e
m
i
c
@
t
m
-
s
t
u
d
i
o
.
c
n
行
政
:
i
n
f
o
@
t
m
-
s
t
u
d
i
o
.
c
n
电
话
(
传
真
)
:
0
2
1
-
6
5
9
8
8
6
1
0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