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进一步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都市现代农业承担着服务都市、振兴乡村的重要任务,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将
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列入广州21条产业链体系
,并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GZPI提供技术支撑,出台《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专 栏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
主要包含六大分链
:绿色蔬菜(五百亿)、现代渔业(五百亿)、北回归线荔枝(百亿)、精品花卉(百亿)、生态畜禽(百亿)和优质丝苗米(五十亿)。
重点包括六大产业环节:
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农旅等。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构成(作者自绘)
02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
发展现状特征
农业生产基础好,自给率一线领先。
广州气候条件优越、宜农宜渔,蔬果渔等生产能力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除禽蛋产量略低于北京外,
蔬菜、水果、肉类、水产产量均位居四个一线城市之首
。2021年,广州生产粮食15.08万吨、蔬菜403.84万吨、水果81.94万吨、肉类9.87万吨(其中生猪出栏62万头、家禽出栏2545万羽)、禽蛋2万个、水产品51.51万吨。其中,蔬菜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自给率116%),水产品、水果自给水平较高,分别为84%、65%;肉类、禽蛋自给率分别为10%、7%。
广州农产品生产情况(作者自绘)
产业链环节齐全,规模效益不断提升。
2021年,广州都市现代农业总产值达2799亿元,
约占广州GDP总量的10%
,较上年增长7.2%。
农业科技方面
,共拥有51个农业科技研发平台,64个院士、博士农业团队和17所涉农高校,汇聚了湾
区最强
的农业科研资源。
农业旅游方面
,作为岭南农耕文化中心,不仅享有“花城”、“荔枝之乡”、“丝苗米发源地”等盛名,还拥有2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超100处农业公园正在建设。农业金融方面,投放了近20种政策性农业保险,充分保障了农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2021年,广州都市农业劳动生产率达11.3万元/人,带动本地农户32.6万户,有效带动了广州乡村振兴。
左:
广州农业科研资源分布图
右:
广州农业文旅资源分布图
(作者自绘)
同时,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也仍存在着供给安全韧性不足、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农地空间供给受限、支撑高质量农业发展空间有待提升等问题。
03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新加坡和日本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显著典范作用,给广州诸多启发和借鉴。
✓
新加坡——
生产集约化,以有限土地助力充足供给
将农产品供应上升至国家战略安全层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新加坡出台农产品“30·30愿景”,要求到2030年,农用地不少于7平方公里(1%以上国土面积),本地生产农产品满足国民30%的营养需求(20%来自蔬菜水果,10%来自鱼肉禽蛋等),并成立新加坡食品局负责推进。此外拨款6000万新元设立农业食品集群转型基金,用于建设技术型农场和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
打造高效集约农业空间载体。
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积极推动6个现代农业科技园、一批屋顶农场和垂直农场建设,使得新加坡在过去10年农用地减少37.7%的情况下,仍能实现蔬菜产量增加27%、鸡蛋产量增加16%、鱼产量增加17%。
左:乐龄农庄
中:
Citiponics屋顶农场
右:sky green垂直农场
(来自网络)
✓
日本——
农业精致化,以破碎农田创造多元价值
盘活细碎化农地推动价值提升。
自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大力开展农田整备,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集中连片化农地,使其60年来农田整备率从2.4%上升到66.4%,农业平均生产成本降低约55%。此外,充分利用市郊荒地、街头空地等闲置零散土地打造市民农园、都市农场、体验农园等,发挥休闲游憩、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防涝等多重价值。
“东京2040”中农田整备模式(作者改绘)
产供销协同保障农产品高效稳定供应。
构建以中央批发市场为主,地方批发市场及其他批发市场为辅的三级农产品供应体系,并对全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完善的“铁、陆、海、空”农产品物流运输网,保障农产品快速高效地分配至全国各地。
“农业六次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通过农特产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日本马路村将柚子进行全方位深加工,打造原味果汁、柚子料理等爆款产品,实现人均25万的年销售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挖掘和在地化营造延长产业链条,如新潟县发掘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农耕文明,通过文艺介入,打造国际性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带动乡村振兴。
04
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基于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特征以及国际经验,我们从生产、流通、科研、用地、农旅等方面,提出以下提升建议。
✓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格局,建设立体集约智慧型农业载体
牢守粮食安全底线,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线协调,划定农业生产空间。促进优地优用,保障农业绿色安全生产,转移置换污染设施800米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空间。积极创建一批以清洁低碳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立体综合种养等为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园区,运用大数据、无人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助力生态农业绿色化、规模化、高产化。
左:广州艾米农场5G数字农田
右:广州黄埔无人机农场
(来自网络)
✓
建设枢纽型农产品集散配置中心,构建完善新时期“大流通”体系
强化都市圈内城市联动,利用区域枢纽物流优势,培育国内农产品集散枢纽,推动
大宗农产品流通交易
。充分利用广州期货交易所,构建全国价格指数平台,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提升价格话语权,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加农民收入。
✓
打造“粤港澳湾区食谷”,建设全球农科创新中心
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机构为支撑,打造集农业科创、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于一体的
“湾区食谷”,
促进创新链整合与产业融合,形成湾区领先的农业科研转化生态链。围绕荔枝、花卉、肉鸡、水产等良种开展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探索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模式,提高优质种质的转化率和市场覆盖率。
广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空间分析(作者自绘)
✓
精准供给,创新乡村振兴用地模式
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盘整空间、连片优化支撑
集约规模化农业生产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供给创新,推动拆旧复垦释放土地资源,高效盘活利用撂荒地、闲置农房等低效用地,加大设施农用地支持力度,破解农业产业用地供给障碍。
✓
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农业文化公园建设
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编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适度拓展农业生态景观、文化旅游功能。积极打造一批
农业文化公园
,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元素与乡村旅游线路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文化魅力带与新乡村示范带联动共振。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规划设计四所
长期跟踪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编制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广州市农产品生产供应研究》《广州市“菜篮子”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十四五供应链体系建设规划》《广州市蔬菜产地市场建设规划》等系列规划,组织完成了院级课题《广州市“链长制”21条产业链研究——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研究,在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空间规划、农业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研究等方面均有深入积累。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农业领域,以规划力量继续为广州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