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
上海,闵行 Minhang, Shanghai
时代背景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南滨江大零号湾在本轮规划中承接了重要的角色及使命,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支撑,以沧源路、剑川路为主轴,承接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辐射发散到包括紫竹、江川滨江等区域,重点提供承接成长壮大的企业溢出和加速服务;聚焦医疗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航天航海等高端装备产业、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产业。在此大背景下,本项目作为智能创新医疗中心,既要有前瞻性布局,也要有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城市背景
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项目落位于紫竹国际教育园区内,紧邻的紫竹高新区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师范大学,汇聚中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及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具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高等教育聚集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区的条件与潜力。项目之初设计团队就进行了深入思考,延续现有资源,充分发掘场地潜能,致力打造大零号湾园区新标杆。
项目背景
基地位于莲花南路与银春路交叉口,场地依附申嘉湖高速,紧邻城市干道莲花南路,面向莲花南路为主要城市展示面,南面紧邻银春路。靠近轨道交通5号线永德路站;
用地面积19972平方米,约30亩,总建筑面积8905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99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9137平方米),地下二层停车位共580辆(预留车位可拓展至800辆)。
将建设6栋科研综合楼、地下车库及辅助用房。
产研一体化使用,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源自新与旧,产与研,城市与企业,企业与个体之间的对话,区别于传统行列式布局,通过部分内向型格局,将自然和人流自然的引入。
项目结合生产、办公、科
研于一体,从形体布局、立面语言、生活生产三个方面对三项根本性问题进行系统
一体化的设计解答。
一体化设计需要从根本上和过程中已经考虑生产及办公的不同使用方式与进入方式,预留充分的拆分与组合方式,同时考虑到生活生产对室内空间不同的需求、后期机电不同的诉求,避免后期因为后期生产、科研进入导致的各种机电需求增加对后期使用及形象的影响;立面语言上也需要考虑与一期的适当影响与呼应,对城市环境的反馈与贡献,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与帮助。充分发挥新时代的产研一体形式,树立紫竹园区科创标杆。
竖向工业与平面分布结合的立体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
场地结合一期项目,为二期刀把型用地,用地形状较为不利,从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基础的流线关系、入口位置、形象展示等问题;
最终确定一种盘旋向上,逐步上升的趋势,围绕着中央景观,浅进深,长路径的组织方式布置六栋楼栋,将园区的景观最大化共享,同时北高南低,衔接一期项目的同时,高度的层次关系也能自然创造出城市中稀缺的中央花园。
立体空间式布局
打破单调的线性空间,围绕中心庭院布置的中心庭院及部分下沉餐饮,将六栋楼栋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平面从低到高从小到大,预留1000、3000、5000、8000等多种不同的平面面积以应对大中小各种不同企业需求使用需求;
三栋高层主要预留办公、科研功能,各单元核心筒靠北面布置,留出可布局灵活的空间和理想的进深,满足创造性研发工作需求;中间结合车库形成部分下沉庭院,并围绕布置食堂与部分轻餐饮;
南侧三栋楼充分利用首层大空间的优势,以及顶层大跨结构的优势,在首层与顶层预留大空间、大层高平面,布置部分大空间生产功能,满足后续生产和科研的需求,工业上楼,餐饮下沉,二者共同服务中间的办公与科研,整体形成竖向工业与有机平面的立体式空间布局。
对内向型园区的重点部分的把握
作为内向型产业办公园区,在项目之初团队便在考虑项目重点在哪,在最终确定双子塔靠近场地东侧狭长处后,便尝试了多种解答方式。
整体式立面效果理想,但由于地形内向,并不利于展示,同时如果横向元素缺失,整个塔楼较为扁长,优势利用不足,最终确立了横向形体叠加的方式,充分利用地形扁长的优势,强化横向形体漂浮感,打造园区重点部位。
对重点部分强化方式的思考
作为对外较为重要的形象展示面,在确定形体穿插与堆叠的方式之后,仍需对横向形体的重点进行造型上的强化;
受限于玻璃反射对周边环境的干扰与影响,以及绿色节能的考虑,项目无法在玻璃反射及通透性上做过多举措,因此考虑通过玻璃形式以及杆件形式的两种方式适当强化横向形体。
通过竖向彩釉化解竖向杆件,又或者其他造型彩釉的方式将会对室内视线产生一定干扰,异型玻璃的使用又会对造价产生较大的负担;
通过异型杆件的方式,又或者横向线条其他造型的杆件,对横向形体强化虽然较为明显,但手法过于生硬。
最终考虑到作为医疗科研的整体调性,人们对医疗干净、极简,充满生机轻盈向上的整体印象,项目考虑在此处形体使用全隐框加固定件的方式,干净利索的打造极简干净的漂浮形体,构建一朵轻盈的零号湾“医疗之云”。
对重点形体的充分利用
作为园区重点部位,在后期的使用上也可以重点充分的利用,通过丰富的空间感受,构建活泼现代的园区印象;
局部利用通高空间,通过
楼梯将室内与屋顶景观串联,丰富“医疗之云”整体的流线体验。
东侧端部考虑预留通高阶梯发布厅,充分利用东侧良好视线与景观。
中部结合屋顶天窗,打造通透空中大堂,并于视线较好的高区预留大型会议接待,充分利用景观及建筑空间塑造的空间感受。
园区标准部分设计
2#楼主要功能为产业办公,采用幕墙的形式,因此在造上与1#双塔呼应,主要采用形体搭接的方式,并在顶部构建漂浮形体与1#相呼应;
南侧三栋楼作为生产与科研用楼,在园区内主要承担背景作用,因此采用均质的手法统一处理,在确定竖向比例后,横向采用大加小、虚加实的主要手法与北侧三塔相呼应。
工业上楼部分立面思路
在传统的利用首层大层高打造生产研发空间的同时,本项目也同时利用顶层结构优势,打造出的8米层高的大型生产空间,并在项目之初,预留顶层大空间设备装卸口,在满足使用的同时,局部幕墙的通高装卸口设计也能适当丰富立面,在标准统一的同时,不失局部亮点变化,丰富的同时也不过度突兀;
并且在一体化考虑初,充分在立面模数内预留后期新增使用的的百叶空间,整体立面形成虚、半虚、实的组合变化。
工作与生活生产的随时转换
六栋楼错动布局,以及中央结合地下车库设计的下沉庭院,五个部分的形体错动,形成更多的渗透空间,与屋顶花园相呼应,结合园区的公共配套功能,让工作与休息的交融和转换变得轻松愉快。
建筑基本都以南北向布局落位,间距充足,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建筑幕墙采用铝板与玻璃幕墙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保证采光需求,同时还起到遮阳效果,并采用幕墙自然通风系统,实现被动化的绿色建筑。
六栋建筑围合下沉庭院形成大组团花园,围绕中心庭院,建筑首层与局部活动平台相互穿插,打造出尺度宜人、空间灵动的活动场所。开放的核心庭院与城市空间连通,通过地面广场与莲花南路连接,吸引周边研发人群和社区居民前来休闲活动,形成现代开放共享的社区氛围。
建筑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设置了中庭、花园等公共空间,在研发生活之外营造可以休闲活动的微环境,,起到调节工作情绪,提高研发质量的作用,使研发环境充满人性化的活
力。
结语
当前科研、办公、生产一体化融合趋势,立足于空间于需求的精确匹配,本项目从本身及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整合体块优劣,从形体布局、园区重点、生活生产等不同领域需求及重点,针对产研一体的现代都市产业园区作出成熟的解答。从时代趋势及城市角色入手,由大入小,从整体到细节,做到真正的人文设计、有温度设计,为现代化产业园区提供一个温情的答案,为大零号湾提供一个成熟温情的园区。
项目信息:
项目名:江川社区MHPO-1101单元24-02地块项目
项目地点:上海市闵行区
建筑面积:约52000平米
设计/建成时间:2022/2025
PIC: 胡劲松
项目总监:肖伟
设计经理:汪蕾
方案设计:蒋成、
孙文青、
武卿、季雨蒙、刘思豪、李森梅、刘博文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