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
位置:江苏 南京
设计公司:GLA建筑设计
南京方山景区一侧,南京外国语方山校区静静伫立,红砖裹身,南临南广学院,北临加州城小区。这是一所包含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国际高中的国际化学校,虽投入使用不久,但异常引人关注。作为南京的重点中学分校,校园管理严格,日常并不对外开放。想打听的家长们便只能时常拥挤在主入口的值班室内。他们询问师资、学费、招生计划,但通常是一无所获的。这时候,他们会提出最后一个要求:让我们进去看看学校是什么样的好吧?而这个未被满足的要求,会让人们持续好奇着,“这里究竟建造了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抱着“从校园环境推测教学品质”的想法,其实不无道理。一方面,当代的校园设计,正在从“传统”——对场所和空间的塑造,逐渐转向“引导式”——对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探索与还原。另一方面,来自于幼、小、初、高的大量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对我们的校园规划及设计有着莫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面对创新思潮与实际管理的碰撞,在场地与功能之间取得平衡,正是设计的切入点。
建造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们具备什么样的物质技术条件,更是能反映秉信的教育观。在设计中建构适合特定学校的教育学的同时,强调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作为南外品牌及其校园文脉在方山地块的全新延续,为深入挖掘一流学府的深厚文脉,沿袭其发展脉络和办学理念,本次设计提取了“学苑方城”的设计概念。在“公学”、“艺苑”、“方山”、“智城”这四个关键词中,“公学”指代校园文脉。这所国际化学校对传统西方公学的人文精神、校园空间和场所尺度中进行提炼和还原,并融合至中国及当代多元文化中,再现了一所“当代公学”。设计中以贯穿南外各校区的红砖作为校园的基调色,在致敬南外历史的同时也传递出浓郁的学院风格。在场所和环境定位上,设计充分尊重“方山”的地形地貌,创造了两条轴线的交融,营造各种不同标高的室内外非结构化学习空间,使得校园不仅是知识传承的宝库,还是文学艺术的荟萃处所。
设计从学生和教师对于校园空间的日常使用体验出发,以院落化的营造方式,创造了多个亲切宜人且极具归属感的小尺度空间。原本规模巨大的全龄段校园,经过组团院落式空间的有机划分,被化解各具功能特色的共享中心组团、小学组团、初中组团、高中组团,体育运动组团及生活组团。各组团皆垂直于双轴线中正南北轴线,获得了足够的采光。而由各组团围合而成的中心水景及节点空间,亦是尺度亲切宜人。对外开放的“艺苑”包含STEM中心、博雅中心、行政办公、图书交流中心等功能,在设计中被抽取出来以“半敞开的环形”布置在校园主入口广场,形成校园学习、交流中心及学校形象展示窗口。而没有方向的“圆环形建筑”作为双轴线中另一条的垂点,化解了垂直城市主干道的入口形象面与内部正南北教学组团布局的角度冲突。
半走读制小学部因其独立性较高且每天接送的特点,将其布置在大地块北侧,紧邻宿舍及校园西侧次入口,并设置有单独的运动场地、设施。为满足科学高中与国际高中同年龄段学生更多交流的可能,将其组合成建筑组团,在各自享有独立的教学院落外,又能共同分享活力交流院落;初中学部面向中心水景庭院的同时与高中学部间共享学习街,共同创造多元的学习交流机会和场所。这些空间姿态正是“智城”化的核心面貌。各学部均以结构化的学习空间形成不同年龄段的基本院落,非结构化的学习空间成为院落之间的共享核心。不同年龄段的教室可分可合,适应性强。连廊适度加宽并融入各种功能,结合庭院及中心水系景观,形成了趣味化的学习和交往场所。不同主题的适用性院落融入校园,相得益彰。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外部实景图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外部夜景实景图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内部实景图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平面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