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未名美术馆及周边环境 ©田方方
俯瞰展览区 ©田方方
美术馆最初是展出吴大羽的作品,但现阶段由于一些原因,“吴大羽美术馆”这一名称已不使用,此建筑暂时处于未名状态。然而,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吴大羽。
空间功能
关系草图 ©张永和
未名美术馆与白墙灰瓦的乌镇建筑和谐相融 ©田方方
鸟瞰艺术家居所及多功能厅 ©田方方
从河对岸看交错的建筑 ©田方方
吴大羽的诗《金刚》更是生动地描述了动态和变化的建筑:影子想骗过形体
时间在嘲笑空间
我没声又没踪影
出入光阴的黑暗
©FCJZ
主入口及接待区
©FCJZ
鸟瞰入口及接待区 ©田方方
沿河一侧的接待区和交流中心 ©田方方
时间吴大羽的诗进而引发了我们去探究建筑中的时间维度。时间可以被设计吗?
借法国哲学家弗郎索瓦·朱利安《论“时间”》一书作为理论引导,我们对中西时间进行了比较:经典西方时间:观察者在时间之外;时空分离;时间是匀质、可分割、单向离去、有始有终;明确定义过去与未来,几乎无法定义现在;可称为客观时间。传统中国时间:观察者在时间之内;
时空一体;
时间是变化、连续,迎面而来、无始无终;
这个时间永远是现在;
可称为主观时间。
中国时间的富有弹性可以被转化为设计的可能性。
水院©FCJZ
水院设计效果图
©FCJZ
俯瞰水院
田方方
从河对岸看水院 ©田方方
水院 (水景待施工)©田方方
水院沿河一端 ©田方方
沿河步行道 ©田方方
工作室区
©FCJZ
俯瞰水院及工作室区
©田方方
工作室入口 ©田方方
室外走廊及半室外走廊交汇 ©田方方
九曲桥案例:如果一条水面直接跨过去需走3步,折了9次,可能就要走27步,时间也就延长9倍,空间的感受也随之扩大。我们把中国时间观和西方透视法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楔形空间,包含功能空间和纯建筑空间:这些空间从一个方向被透视夸大,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又被压缩;于是时空感知不断变化,显现了时空的不可度量性,带来的是更丰富的时空体验。访客在时空中迷失,步入一个发现之旅。
吴大羽美术馆是一个时空游戏场。
九曲桥,图片来源网络
梭形窄院
©FCJZ
俯瞰梭形窄院 ©田方方
梭形窄院及相邻的小展厅入口弧形走廊 ©田方方
梭形窄院内 ©田方方
小展厅入口的弧形走廊 ©田方方
回看楔形窄院门洞 ©田方方
从河对岸看楔形窄院尽头 ©田方方
展览区
©FCJZ
多功能厅与接待区之间的走廊 ©田方方
多功能展厅入口 ©田方方
钢结构框架 ©田方方
多功能厅室内 ©田方方
空间
美术馆建筑本质上提供的是“游”的体验,空间及空间关系自然成为设计焦点。除了透视设计,我们引入了“纯建筑空间”的概念:即一系列室外或半室外空间,构成功能空间之间的过渡;它们的形状具有戏剧性的张力,强化“游”的过程。
空间张力对比 ©张永和
楔形窄院
©FCJZ
俯瞰楔形窄院(右)及水院(左) ©田方方
透过楔形窄院的门廊看延续的茶室前廊 ©田方方
楔形窄院沿河一端的狭长开口 ©田方方
楔形窄院的一端通往画廊主入口,一个楔形天井引入自然光 ©田方方
月牙形窄院
©FCJZ
俯瞰月牙形窄院 ©田方方
在月牙形窄院中看艺术家居所 ©田方方
居所©FCJZ
艺术家居所客房 ©田方方
艺术家居所 ©田方方
形式
对时空和体验的关注使摆脱了静态的构图,即解除了立体的建筑体量之间及平面的立面元素之间的形式关系。在此,瑞典建筑师莱弗伦兹的工作对我们的启发是巨大的。
莱弗伦茨,圣彼得教堂东立面
俯瞰南立面©田方方
商业区
©FCJZ
商业区 ©田方方
三角院内檐下的半室外空间 ©田方方
画廊次入口 ©田方方
画廊室内空间 ©田方方
画廊室内效果图
©FCJZ
展厅室内空间 ©田方方
未名美术馆的十平米阁楼展室©田方方
结构
此项目的结构体系部分采用无梁混凝土板柱体系,部分为钢结构框架体系。
主入口室内©田方方
混凝土无梁板+异形柱结构体系 ©田方方
混凝土无梁板+异形柱结构体系 ©田方方
地域+材料
除了在空间上,我们也在建筑的材质和色彩上也尊重乌镇,尊重江南,用水泥瓦屋顶、水泥瓦墙面,及素混凝土墙面构成黑白灰的含蓄色调。
该建筑的室内及景观目前处于未完成状态。
不同材质形成多样的质感 ©田方方
瓦贴面墙 ©田方方
青瓦花格墙 ©田方方
碎贝壳抹灰墙 ©田方方
吴大羽(1903-1988)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是中国抽象绘画奠基人。他出生于江苏宜兴,1922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和雕塑。回国后与林风眠等在杭州共同创办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西画系主任。他于1950年代早期失去教职,从此在上海家中一个十平米的阁楼里作画,直至逝世。
1980年代,吴大羽在上海家中,图片来源网络
吴大羽画室 ©张永和
吴大羽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概念草图 ©张永和
概念草图
©张永和
中西时间比较:西上中下©张永和
总平面图
平立剖
未名美术馆南立面
©FCJZ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未名美术馆
建筑设计:非常建筑
客户:浙江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
地点: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主持设计:张永和
项目团队:李启悠,王玥,程艺石,李相廷,吴瑕,刘扬,陈尤优,侯佳利
工地监察与技术配合:胡有彬
结构和机电: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境建筑设计院
结构材料: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结构
建筑面积:6159.59平方米
基地面积:124244.34平方米
占地面积:9152.7平方米
建筑高度:
4.3m-12.3m
设计时间:2016竣工时间:2021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