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
历史上,上海很多“第一”诞生在张园:第一辆自行车、第一盏电灯均在此登场亮相,这里还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
张园鸟瞰
摄于 2013 年底
©WOWA
当年的“张园”位于今天的南京西路以南,石门一路以西,泰兴路南瑞。上海开埠之初,这里还是一片农田,1878 年由英国商人格龙营造为私家花园。1882 年 8 月 16 日,中国商人张叔和自和记洋行手中购得此园,总面积 21 亩,起名为“张氏味莼园”,俗称“张家花园”,简称
“张园”
。
1885 年 4 月 17 日,张园开始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市民当时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被誉为
“海上第一名园”
。
从 1885 年对公众开放到 20 世纪初期,张园一直被视为上海最知名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这里是上海
最早对市民开放的游乐场
,成为了展览、戏剧及魔术表演、休闲活动、聚会、演讲、社交和餐饮的热门场所。
曾经的张园,代表着张叔和对母亲颐养天年的至孝,女权运动的新思潮,剪辫的新运动。时过境迁,
繁华显赫的历史
留下的是一段自豪的记忆
,而
石库门里弄和老建筑依然在诉说着过往与今日的生活点滴。
张园规划总体鸟瞰图
©WOWA
对于张园的城市更新规划,我们希望
最大化地保留历史建筑
,翻修老建筑使其适应当代生活需求,同时利用空间、艺术、标识、景观等元素,增加公共空间,创造城市客厅名片,重塑社区的现代商业与休闲生活氛围,为老建筑群落注入新的活力,使张园重新成为
文化与时尚高地
。
观光/商业动线 VS 生活动线
我们将南北贯通的泰兴路设计为商业主动线,东西向为生活次动线,使商业与生活空间达成
“
动”与“静”
、
“公共”与“私密”的动态平衡
。
张园规划总平面图
©WOWA
此外,考虑到基地东侧紧贴
13
号线南京西路站,而西侧又与
12
号线南京西路站接壤,通过规划,我们
使两条地铁在地下实现连通
,并在地面通过
材质
和
导视设计
进行
有效导引
。
在街道的设计中,我们
按动线层级规划街道尺寸
,重塑街道的
舒适怡人
感受,让人们无论在
视觉
还是
心理
上都能体会到
亲切感
与
人文关怀
。
泰兴路效果图
©WOWA
茂名北路效果图
©WOWA
街道亮度控制
©WOWA
活着的历史故事书
张园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脉与记忆,我们建议借由各类
艺术媒介
,
如雕塑、壁画、装置、表演、
电影
、
多媒体
互动艺术
等,在内部主要街道的
墙面
和
地面
上进行展示,或在
公共空间
定期展/演出,让张园成为孩子们能身历其境的
“
活着的
历史故
事书
”
,同时让年轻人能产生
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
演艺广场效果图
©WOWA
保护好历史建筑
张园大客堂、安恺第、钟楼,里弄的石库门建筑都将被最大化地修复与保留,更新内部使用功能,以符合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与消费需求。现状
较为凌乱的外接电线
,我们建议
移置到地下
,而
对现状杂乱无章的空调机位也进行了统一整理
以及
外观上的控制
。
张园历史建筑群落
摄于 2013 年底
©WOWA
电线移置到地下,空调统一整理之后(
效果图
)
©WOWA
重生与活力
我们规划了
商业、办公、住宅、民宿,
及
共享活动片区
,为现在几乎只有
单一居住功能
的园区带入新的使用人群及使用方式。
我们也
建议
拆除部分保留价值不高的建筑
(见下图中的黑色块填充部分),创造出一个
中央广场
,
增加公共空间的丰富性
,
层次感与商业价值
。
而
照明、景观、标识、艺术展示系统
都将
结合各类使用功能
与
动线
,生动地塑造出
各个片区
及其
使用功能
,同时又保有
建筑立面的独特个性
。
我们期许,
重生后的张园
,能再次成为
上海的文化名片
,引领
时尚
与
文化艺术潮流
,成为大上海的
“终极打卡地”
。
由拆除建筑所得到的中央广场
都市中的会客厅
©WOWA
(设计时间:2013~2014年)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