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岳阳赊月公园
位置:湖南 岳阳
设计公司:DDON笛东
岳阳,古称巴陵,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便有着翰墨留香、山水之都的美誉。南湖位于岳阳城区南部,又称邕湖,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麦子港是距离现状市中心最近的区域,地处南湖北岸麦子港片区的天灯咀半岛,将打造成为南湖景区重要的二级景点之一——天灯映月。天灯映月景区是南湖景区和岳阳中心城区重要的过渡区域和连接枢纽,定位为岳阳的城市山水会客厅。其中公园地块绿地面积 611.1亩,湘楚文化街区面积190亩。基地总体为半岛形态,直入南湖湖心,因南侧保留有天灯映月文化遗址而得名。目前半岛东北两侧的市政路基本满足车行交通,西南两侧的游步道是游览南湖的主要动线,保留原有人工坑塘、原生树木和山地肌理。场地内山体地带,植被保留较好,场地内水体污染较严重,拆迁后的路网已无法使用,半岛区域与城市割裂。根据项目所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天灯咀片区不仅具有丰沛的绿地资源,还配置有居住,商务等建设用地,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麦子港片区的三个半岛中,天灯咀是唯一能够创造较大规模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形象展示区的地带,天灯咀半岛的建设是实现城与湖融合的契机。
设计发挥“城—湖—山”的空间格局优势,提出“融城湖山水之美,承湘楚人文风情、展天灯映月风光、享半岛优质生活”的总设计理念。设计通过南湖月色串联起天灯咀片区的湘楚文化和地域文化,以“月”文化为引线,倡导的半岛生活理念。时间和空间巧妙结合,“天灯”与“映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天灯映月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意境。设计手法上注重城湖关系,以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Park in & In park”的嵌套方式,打破公园与城市原本的割裂线,将场地合理划分为生态社区,文化街区和城市公园三部分,并形成有机结合。以“漫生活”的理念,完善园区的漫步体系和功能、活动设施体系。我们构建了方案推导层次,在保留生态植被的基础上形成生态筑基的基地。结合水系形成蓝绿交织的骨架,植入使用需求和功能,同时挖掘在地文化,演绎在园区空间中。功能空间与文化景点的植入形成两种类型的活动轴线,分别为文化生活轴与绿色生态轴。这两个轴线恰好交织成新月形的两条故事性游线,城市公园、水街、生态住区三大功能片区通过这两条轴线的交织串联,共同构成天灯咀半岛空间。入口展示区是向游客展示品质与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景观的打造过程中,借助水景、种植、地铺等多种景观要素,塑造出入口景观的个性。通过现代感十足的折线型挡墙,形成多样空间和场地。
广场上设有灯具、休闲坐凳、树阵空间等,既满足了入口集散功能,又可提供小型的会客、休憩、游乐空间。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具有生态效应。在入口空间中,搭配适宜的植物既能有效地组织空间序列,还起到暗示空间边界、保证私密性、遮挡入口视线等作用。运动健身区设置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以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于部分人群安全便捷同行的需求。设计注重人的参与性与休闲环境的营造。片区定位为轻松、自然的休憩地,设计风格为自然的后现代风格,景观空间以开敞和半开敞空间为主,主要以植物围合空间,设置多处供人休闲、轻松的场所,视野内的景观平和、舒缓。色彩以绿色系、浅蓝色系为主调,使人视线和心情得以放松。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活动需求,提供不同性质、功能、尺度的交往空间,供周边居民户外交往、休憩、娱乐、锻炼。渔乡归航:景区在天灯遗址北侧,结合景墙以剪影的形式设置灯塔、渔民雕塑,展现拖网、放笼、捕鱼等旧时场景,还原湘楚渔业文明遗迹,演绎“天灯”从军事基础设施向民用基础设施转变的过程。
月相广场:由于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月相也会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将月相的变化演绎在节点的铺装上,每月不同时节,树影会在地面上与月相图产生重合,与夜晚月相相同,增加观月趣味性。同时向市民游客普及月相知识。结合现状山体坡地、耕地、水塘,融入历史雕塑,营造集自然丘陵、缓坡疏林、田园农耕风光为一体的游览区域。在湿地公园西侧,结合地理环境,打造不同野趣、不同主题的户外项目。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肌理,设计后的土坡满足自然安息角度,因地制宜地进行
景观设计
。在此基础上,联通水塘,形成完整的水系。并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增加湿地、雨水花园、生态浮岛等海绵体系。软化驳岸的同时,也使整个场地的竖向变的更为柔和。运用生态手法及材料,连接水陆生态系统,构建海绵城市,进而达到丰富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增加弹性生态效应的目的。雨水花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地被为主,以扩散的方式生长。并辅以一定的灌木种植,以创造更加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岳阳赊月公园实景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