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就在鼋头渚景区边,一栋被遗忘多年的建筑,作为美国VIA国际学校在无锡开设的高中部得以重生, 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直接对接美国高校,可以容纳高中生400多名。楼还是那栋楼,室内的改造却是颠覆式,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室内是当年厚重的装修,相关结构图纸已经没法找到,由于预算低工期紧张,工人只能加班加点拆除所有装饰,不到几天建筑垃圾已堆成山,此时进去抬头望向天花板所有人都懵了,密肋梁,就是间隔不到1米的横梁密集排布,切掉横梁加固结构,新增楼面开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业主的大力支持和结构专业及现场工人的共同努力,大楼梯终于实现。
设计理念:
如何设计一所面向国际化教育的学校建筑?我们认为一所好的学校是一个基点,多个维度。那么,针对这个建筑原本的内部空间,我们创造了一个交流基点和文化基点,也就是大楼梯和图书馆结合的设计,同时,音乐、美术、物理和化学等功能性教室作为多个维度,既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也能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完成信息的交换和相互学习,使人文与场域精神融于整个校园,室内装饰以”Knowledge,Innovation,Global Understanding”的教学理念出发,延展出“Cube,Bubble, Triangle”的形象化设计元素,衔接生动的师生情感,展示诗意满盈的校园精神。
空间的复合使用是国际学校的发展趋势。将教学区块、办公区块和后勤服务区块通过共享交流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考虑各方需求,弹性空间,愉悦场所,将学生流线、家长流线和后勤流线完全区分出来,又通过相应的空间交织在一起,在效率和愉悦之间找到了一个和谐的平衡点。
整个室内空间采用柔和的木色,大量木质材料作为主材料出现,将室外的绿色映衬起来,有水与光的形态,有木的“心脏”之脉,令人除了美的享受外,更教人思考。
平面布置:
建筑总共有四层,其中地下一层,首层主要布置学生共享区,设置大楼梯、图书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物理教室和化学教室,附加教室办公区;二层和三层主要设置学生标准教室,共16间,且都有足够的共享交流空间,方便教室和学生的课外交流;地下主要为食堂兼多功能厅,后厨区域配置完整。
主要材料:
白橡木、仿木铝材、PVC卷材、乳胶漆、瓷砖
休闲阅读
洗手间
平面图纸
建筑外景
鸟瞰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