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所未来学校 多面性与体验感 自然性与成长感 共享性与自由感
上海青浦双盈路小学整体定位为一所践行人民性、创新性、在地性的,面向未来教育的示范性小学。如何通过本案协同助力整体片区的发展与提升?如何联动周边城市要素,形成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教育的核心是人,如何构建一个以小学生学习成长为根本的学习生态?我们从小朋友的成长学习需求及未来教学理念出发,通过“园”与“台”的设计理念,作为对于上述问题的回应。
场地解读
基地位于青浦中央商务区双盈路南侧,毗邻东大盈港、上达河中央公园,未来周边将形成五横七纵主干路网。本案拥有便捷的城市交通、轨道优势,地理位置和景观资源均极其优越,周边用地布局合理,功能混合,规划有成片居住区、市民中心及公园配套设施。
▲ 城市空间
设计生成
多面性与体验感
突破于传统的以普通教室为核心的功能布局,我们在学校中设计了更为多样的兴趣空间,强调功能的多面性。课外教学应该是放松的场所,底部自由布局的兴趣探索空间,借助庭院和架空空间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植入多样的主题,充分激发小朋友的天性与思考。
▲ 功能多面性空间分析
▲ 首层多样兴趣活动空间
▲ 二层活动平台
▲ 兴趣活动空间
同时,在学校整体空间塑造上更为立体连续,带来小朋友行为模式的多面性。我们希望营造出一种小学生在不同层之间奔跑嬉戏活动,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场景。
▲ 空间剖面
▲ 屋顶空间
▲ 二层活动平台
▲ 空间剖面
▲ 架空室外看台
空间布局上设定更为多样的活动功能空间:普通、公共、专业教学区以及共享、自主、个性化的活动空间,让教学方式更为丰富。
▲ 功能布局(示意图)
▲ 教学空间多面性
▲ 教学区交通空间
▲ 室内儿童泳池
▲ 室内体育馆
▲ 音乐教室
自然性与成长感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创造更多小朋友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景观坡地,竹林绿岛,生态农田,静谧树庭,天空剧场……一系列丰富的、与自然接触的行为,给小朋友一个充满自然性与成长感的童年记忆。
▲ 概念示意
▲ 景观场景营造
▲ 首层景观庭院
▲ 二层景观平台
▲ 屋顶生态农场
共享性与自由感
一个学校的建立,往往会为周边片区带来连锁的蝴蝶效应。学校运动功能结合南侧风景绿廊立体设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分时段开放给市民,助力绿廊成为更具活力的生态运动景观廊。南侧人行天桥将周边地块进行人行串联,形成学校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塑造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格局。
▲ 概念示意
▲ 开放性分析
▲ 分时段开放
▲ 天桥系统
考虑到学生放学接送对周边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考虑了以地下接送为主的三种接送模式,人行接送在北侧主入口外侧进行。基地西北角设计成开放给城市的临时停车空间满足地上车行接送需求,同时在主入口西侧设置下沉庭院,以最方便的形式完成地下接送。
▲ 接送方式分析
▲ 人行主入口
▲ 地下接送庭院
绿色校园
建筑中间段做镂空处理,在南北向形成通风走廊,结合天井庭院的拔风作用,使整个校园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普通教室向阳一面均采用南外廊形式,具有一定遮阳效果,有效避免光照直射造成的室内眩光及温度过高等问题。
▲ 通风分析
循环系统应用水源,降低水源的消耗。过程即根据雨水收集管收集雨水-PP雨水收集池存储雨水-过虑消毒杀菌-清洁回用。
▲ 雨水回收
屋面结合景观绿化设置了共享活动平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满足学生的活动要求,提供舒适的室外交往空间,同时也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屋顶绿化系统
技术图纸
▲ 总平面图
▲ 首层平面
▲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 四层平面
▲ 立面
▲ 立面材料
结语
它不仅是教育的承载空间,也是童年记忆的自然乐园。更是一个能够孕育想象、自由的活力空间。
项目档案
征集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项目类型 教育建筑
建筑设计 PTA上海柏涛
设计团队 柏向创作中心 · 柏向事业一部
设计主创 袁远,罗荣庆
团队成员 李罗罗,江春水,王夏楠,黄倩,梅雪滢,赵梅杰,房高飞,王卫屏,阿卜力米提·阿西木江,滑振宇,郭缓,李兆哲
项目状态 竞赛入围
项目地点 中国·上海·青浦
用地面积22841.00㎡
建筑面积 18299.26㎡
设计时间 2022年7月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