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
位置:宁波
设计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梦中的童谣在耳畔响起,恍惚间又回到那个水道纵横、阡陌交错的小村落,夹岸绿树结满清甜的果子,乌篷船上的孩子一伸手就能摘到。如今,在这个钢铁和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更关心下一代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导致这一代儿童出现了“自然缺失症”。杭州湾新区临于水,生于水,项目用地红线被规划河道一分为二,躲避它还是利用它?成为设计起始阶段重要的抉择。为了让阳光照在每个孩子的书本上,在建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将专业教室等功能布置于一层,与虚体的院落和放大的公共区域共同塑造空间的趣味感。而普通教室按年级分栋,坐落其上,营造空间归属感,整个校园由二层平台连为一体。平台之下,曲径通幽。平台之上,肆意奔跑。常言,孩子是纯粹的白纸,虚与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建筑空间的基础。我们将整个基地转化为以水为中心的虚体空间,将湿地、绿化、庭院散落其间。
建筑的底层平台和上层的教学主体共同坐落在虚体的格局上,并结合体现江南个性的围墙来区分空间,使整体呈现为一个小河弯弯,庭院深深的院落式校园。小学是孩子认知变化最快的阶段,设计从学生的行动力、成长心态等方面着眼,分为三个年龄组团,为其定制符合其年龄特征的低龄、中龄和高龄等三组教学建筑。同时,以小学生的视角来组织空间,控制空间的尺度大小,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受,低龄组的院落更零散和微小,设置较大的集中引导空间,其位置与各功能联系更紧密,使用也更为方便。中高龄组团的院落布置逻辑分明,连接路径清晰,并将两组团相邻布置,便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河畔弄青梅,院里骑竹马,童年的记忆总是温暖,设计师希望在孩子们未来的记忆中,对母校的印象仍是承载了无穷欢乐时光的深深庭院,以及那条曾经带走无数小桔灯的弯弯小河。
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外部实景图
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内部实景图
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平面图
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立面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