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更新
位置:合肥
洪瞳张本尧,捐资办学校;老人齐欢喜,儿童哈哈笑”。在今天的合肥市巢湖之畔黄麓镇一个叫洪家瞳的地方,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它讲述着“和平将军”张治中与黄麓师范学校的渊源。1928年,著名爱国将军张治中先生秉持“教育救国”思想,捐资在家乡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创办黄麓学校。1933受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影响,在黄麓学校基础上创办安徽省立黄麓简易乡村师范。黄麓师范是全国首批中等师范学校,是安徽省中等师范教育的发端,曾享有“南有晓庄,北有黄麓”的盛誉,被视为中国乡村教育的楷模。近百年来,钟灵毓秀的黄麓师范学校为民族振兴和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育者和建设人才,享誉海内外。拥有厚重悠久历史底蕴、辉煌灿烂办学成就的黄麓师范的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的重视,多次莅临指导,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不辜负张治中先生建校之初的殷切期盼。
本次景观设计是一个新老校区的融合,老校区定位为教师生活和文化传承,同时也是学校及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校区主要为教育教学、运动休憩和学生生活区,以村落的尺度结合民国风格的材料等元素,与老校区整体的调性统一。设计秉持保护历史、融入自然、连接人文的原则,实现了老校区的保护性修缮与新校区的功能性扩建。翻开现代中国史,张治中始终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以天下为己任,识大体,顾大局,光明磊落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真诚合作。由于他为谋求国共合作、避免内战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因而被人们誉为“和平将军”。作为一位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张治中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他秉持“富国必须重经济建设,重视经济建设首应重视教育,而尤其应重视农村教育”亲手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与著名的晓庄师范并肩驰名于大江南北,被视为乡村教育的楷模。
自1928年创办黄麓师范学校,张治中先生一直高度关注学校的发展,每次回乡均要视察学校、与师生座谈。张治中先生曾说“我是愿意把从事教育作为我的终身事业”。在创校之初明确提出“复兴农村,复兴民族”的方针,亲题校训:敬、勇、诚、毅——敬以待人、勇以行义、诚以存心、毅以立志。 而今,历经近百年的风雨,老校址仍在,却遍布了岁月的痕迹。本次首先更新恢复黄麓师范校园内4栋历史建筑(市级文保单位),并恢复了建校初期的校园格局,致敬百年学校的历史记忆……基于尊重历史的原则,围绕4栋历史建筑,在老校区的原址恢复了民国时期的校园风貌原址。“桂翁堂”是黄麓师范建校之初的礼堂兼教室。因张将军父辈是“桂”字辈,故名。“桂翁堂”三字乃时任民民国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先生所题。为纪念其父的桂翁堂有张治中亲植的树木、张治中将军像、张治中先生“家庭、家族、家乡”主题陈列等。
本次景观更新以保护为原则退让了桂翁堂,保留了原堂内的古木大树,仅在外部修缮围墙,并以外部轴线烘托这建校初期的核心空间。保留下来的这些原生树木,枝干粗壮、枝叶繁茂、斑驳的身影、阳光从树叶缝隙洒落下来,仿佛在诉说这里的光阴故事,为百年校园的沉淀增添几分历史感。对于新校区来讲,新形式的设计、新的材料,与老校区统一的风貌与调性,也是对设计师的一种考验,这需要对老校园的材料、工艺、历史等有充分的了解。以保护、修缮、合理利用的原则,尽量去还原历史的风貌。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了匹配建筑外立面的色调,景观选材上,将代表民国时代风格的青砖,用到围墙、景墙、地面等硬质景观上,沿用建筑的符号与元素,进行整体设计调性的匹配。自设计初期我们就注意到学校周边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学校内外的高差明显,湖泊、湿地、乡村田野自然景观丰富。设计在整体呼应周边天然的生态形态,将生态景观理念引入校园,延展乡村生态景观,最低程度干预自然生态。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合肥黄麓师范学校景观实景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