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 更新项目, 中国
建筑师:金秋野建筑工作室
面积:40 m²
项目年份:2020
主创建筑师:金秋野
项目建筑师:王瑶
设计团队:刘楚瑶、徐大辉、秦鸿昕、常涛、魏斌
业主:高老师
基础施工:张业树团队
家具定制:天宫利家全屋定制 张圣朝团队
Country:中国
高老师女儿大了,要送到寄宿学校,却又不希望她寄宿,于是就近买了个小房子,方便每日接送。社区环境很好,整洁有序,绿意融融。房子位于板式高层的顶楼,是典型的商住小户型,没有通燃气。旅馆一样的大单间,建筑面积39.8平方,实际使用面积30平方左右,面宽不足4米,进深接近8米,唯一的大窗户朝南。房间原来是精装修,住户是租房客,没有对格局做任何改动。一进门是宽大的内廊,大而无当的卫生间,开放式厨房,地中央摆着一张大床,空间既不紧凑也不美观。看得出,无论是主人还是租户,都没有考虑过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应如何安排生活。
高老师依然希望这个房子是与众不同的,同时也非常好用。开始只是帮忙出出主意,等方案出来,她和先生都挺喜欢,于是又变成了委托。高老师希望把郊区的居所当作固定的家,这边只是临时居所。我跟她说,这边一周至少呆5个白天和4个晚上,太临时就不好了。高老师一边说希望节省一点,改造的时候动作“轻”一点,一边在内心里也不能接受太临时的方式。对于不懂将就的人来说,无论何时何事,都是不能将就的。
但是预算依旧严格,卡在一条线上。极小户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降低造价就必然带来功能的缩水。所以很多时候,设计问题根本就是算账,把帐算明白了,方案自然就成立了。这个项目的核心功能是两大一小三口人的日常起居,女儿大了,不再适合住在举得高高的小床里,必须分房间。总面积有限,又是特殊的户型,不具备完全分隔的条件。所以如何灵活安排潮汐功能,保证不同时段的空间合理使用,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做法,是沿着空间纵深方向,把功能严格划分为三个区域。靠近外侧入口是厨卫储藏等生活服务区;靠近内侧大窗,是家庭生活的核心——起居室,我们把它抬高三步(45cm),做成了榻榻米房间;中间半明半暗的区域是主人的卧室。卧室和起居室之间的隔断,下部是实墙,中部是磨砂玻璃的固定隔扇窗,上面空开以保证空气和视线的流通,但以百叶纱帘来阻隔。隔扇窗的高度,正好让内部和外部的人站立无法对视,以区分房间。连通两个区域的是一个矩形的门洞,一面墙倾斜,以描述空间由亮到暗的过渡,强调两个区域的反差。人通过这个体量感很强的洞口,要踏上三步台阶,从暗到明、从简单到丰富、从直立到坐卧皆宜,会产生明显的“输送”感。这里原本只设计了隔扇,孤零零的,好像“碧纱橱”,加上一根柱子,限定了起居室中小床的位置。考虑到那样太开敞了,不适合安睡,故做出上述调整。这里高老师帮我改了一处设计。一开始我是用U玻来做隔断的。施工过程中U玻安装完毕,高老师反复去现场看了几次,感觉太冷调了,内外阻隔得太厉害了。反复权衡后拆掉,换成目前的方式,更柔和,流动性也更好了。业主有时比设计师更懂设计,更不肯妥协。
隔扇窗和斜墙共同营造出小床的领域感,它占据起居室北侧,有隔扇做屏风。在古代,很多时候床都是以屏风来获得房间中的“位置”。小床是一个地台,床垫直接放在地台上。地台距离榻榻米完成面又30厘米高,下面做了大抽屉,端头没有被床垫占据的一角,挂了一盏柱状的灯,形成一个安静的读书角,是家中专属于女儿的角落。隔墙、门洞和小床又是一个大家具,分隔空间且容纳功能,最重要的:形成领域感。
起居室的一角是小床,晚上成为女儿卧室。女儿上学早出晚归,白天这个房间依旧作为起居室。不同时段,互不干扰。其东南角还有一张写字台,是高坐具的形式,所以榻榻米其实也是地台,行走坐卧都可以。从外面黑色花岗岩的地面,到内部各种不同高度的地台,人在这个小房间中的活动形式是多元的,甚至有一点模糊,增加了生活的趣味。靠窗的位置有一排书架,收纳全家的书籍,上有软垫,可以坐人。小床白天也用靠包堆成沙发的样子,两边遥遥相对,好像一个沙发区。这么小的房间里,无法围合出沙发区,但依然要留那么一点意思。至于窗边真正的聚餐区域,其实是榻榻米上的升降桌,上方一盏灯,也是从入口左转进入室内,透过门洞看到的东西。由于地面抬高了45厘米,这个房间更加紧凑,加上四个方向的功能和家具,形成了很强的包裹感。
卧室空间高而略显空旷,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两盏阅读灯。对着床,是一整面墙的橱柜,本属于餐厨区的部分现在侵入卧室。只是一个没有湿区流理台,安排一些必要的收纳功能,其他如煮咖啡、沏茶等“高级”的服务性操作可以在这里完成,这也是小空间的集约化处理方案。卧室位于整个房间的“最深处”,白天冷色的天光从南侧隔扇窗和其上开口中透露过来,氛围是上明下暗,两侧阅读灯在不同高度上各自提供了一团暖色的补光。高老师希望有一个可以简单就餐的小桌子,不要每顿饭都搬进起居室的升降桌。于是在这道橱柜台面之下做了一个抽拉小桌板,它伸出来的长度刚好让走道中摆下三把折叠椅。
厨卫区的设计其实花费了最多心思。围绕不可去掉的卫生间管井,做成一个环形的走道,两扇门开往卧室。所有服务性功能,包括一个电磁炉灶台、全尺寸的嵌入式洗碗机、洗菜盆、垃圾处理系统和净水器、冰箱、微波炉和洗衣机都塞进这个区域,充分利用了空间高度,叠放在一起,连厨房必备的收纳部分一样都不少。借用特殊的高度形成一个置物搁板,放上一些花草,厨房就有了生气。入口玄关,稍稍借用了厨房的一角,鞋柜、穿衣镜、挂衣架、换鞋凳和大镜子也就有了容身之处。
软装部分采用了普兰、明黄和黑色条纹,加上黑色地面和暖色木头,略带一点海的气息。为了买这栋小房子,高老师卖掉了北戴河的居所,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她留下一些回忆。房子的建造正好赶上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拖延了很久,也颇费周折,好在最后业主我都还算满意。家具制造商被反复折腾,毫无怨言。一个居所的设计建造过程,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家庭经济承受力和生活想象力的极限,需要很多人共同工作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反复沟通权衡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与人相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每个人心中积攒起来的美好愿望,一不小心就涣散了,设计师的作用就是把它们重新收拾起来。通过这个项目,我也学到很多,也很感谢我的第一个业主——高老师。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分类:公寓
语言:简体中文
阅读原文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