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崇阳溪
景美风光带
城美武夷山
武夷山市水美城市一期工程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崇阳溪,项目基地紧邻武夷山机场,北起马产洲大桥,南至梅溪大桥紧邻武夷山景区北大门,全长约5公里,景观规划设计面积为147.9万平方米。
南平市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率先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围绕“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的集散中心”及“福建省旅游龙头产业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武夷山市水美城市一期工程为先行示范项目,推进并落实了“水美城市”的建设工作。
华建集团组织了旗下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环境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参与了此次武夷山水美城市一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环境院景观规划设计团队立足于武夷山打造“水美城市”的建设背景,从“水、景、城”三方面营造“水美崇阳溪、景美风光带、城美武夷山”的发展愿景。设计团队依托现状良好的景观资源,适当梳理水系,丰富水表情,进一步优化滨水生境,彰显城市生态旅游景观特色,以“山水文化、朱子文化、民俗文化”三核为驱动力、为城市打造集“形象展示、文旅体验、休闲育乐、文化感悟、城水共融”于一体的水美城市景观形象示范窗口。
01以水为魂构建景观水生态骨架
在本次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团队以水绿交融、保证效果、落地性强为原则,在滨水线性空间进行特色生态植被带的打造,划定不同景观绿化范围,依次形成以水生植物为特色的湿地植被带、以耐水湿的乔灌木形成组团式种植为特色的过渡植被带、以色叶植物和开花地被为特色的色彩植被带和常绿背景林带,形成水美风光的陆域形象展示带;采用对生态干预最小的架空栈道的形式,构建起滨水生态空间的慢性系统骨架;崇阳溪是武夷山的母亲河,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是他们儿时嬉戏的石滩,是夏天纳凉的大树。设计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河道内大量的天然卵石作为设计元素和材料,在景观小品、硬质空间石材贴面等多处得以运用;在植物种植策略中在保留滩地原生植被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地适树,营造生态、野趣具有记忆的滨水空间。
02共荣共生联动城市与滨水景观
为使水景城共生,设计团队将用地布局、业态组织、慢行交通与滨水景观环境融为一体,以发挥滨水区域形象、活力、趣味可达性等方面的最大综合价值。
在方案设计中,结合现状粗壮的樟树,利用原生樟树间自然形成的空间,打造成为眺景休憩的平台,并利用现状挡墙作为基础,为市民打造了一条穿梭于古樟树之间的天空栈道,形成了绿荫之下触叶可及的空间行走体验;在腹地较窄区域增加了纵向的交通联系,形成市民进入滨水空间的便捷通道;同时,提升植物造景层次,并进行了全线夜景灯光的设计,点亮了夜晚的母亲河,成为晚上城市形象展示带,也满足市民晚上散步健身的功能需求。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3虚实结合营造立体文化体验
武夷山是朱熹的故乡,是理学的发源地,故本次设计以理学精神为核心线索,以自然山水画卷为背景,通过文化慢行系统的贯通,依次打造以民艺育乐、生态康养、岩茶商贸、诗境体验为特点的四大文化体验节点,形成武夷山水美城市一期工程的文化旅游休闲示范窗口。
结合现状特色,融合文韵诗句,本次规划打造了若干个文化园。以马场洲湿地公园节点为例,设计利用原有水塘,适当疏浚,合理处理高差,以朱熹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文化依据,为市民及游客打造了一处静怡的户外文展园。在细节上,设计团队以景观特色灯具为例,主园路两侧特色灯具灵感来源于闽北建筑的形制,提炼建筑横向线条,构成武夷山水美城市一期工程小而美的特色灯具,同时选用描写武夷山景色的诗句点缀灯具,烘托空间的文化属性。
目前,武夷山水美城市一期工程已部分通过竣工验收,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提升逐步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发展,实现了地块价值的提升;滨水空间城市功能的置入重新激活了武夷山老城区的活力,体现了民生工程的初心;滨水空间地域文化的演绎为武夷山这座理学之城打造了一条文化展示的生态长廊,得到了建设单位、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当地市民的一致好评,也成为了南平市推进“水美城市”建设的标杆示范项目,将作为武夷山市城市发展的形象名片,影响未来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体验。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