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模式的进步,师生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建筑也不断变革,“走向新校园”的理念也愈发深入人心。
2022年6月24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中标观沙岭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初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作为长沙重要的中学建筑及长沙中学教育的知名品牌,观沙岭南雅中学为观沙岭片区补充了初中教育资源,提升了片区整体中学教育品质,为区域发展锦上添花。
因地制宜,有困难也有惊喜
项目位于长沙市谷岳路与金星北路交叉口,用地呈“刀把”形,场地北高南低高差较大,西侧为城市绿地,又由于场地与南侧城市道路高差的原因,因此用地南向无法开口,项目主次入口只能设置在北侧以及东侧。
与此同时,北侧道路(口部位置)与东侧道路(口部位置)高差接近4米,由此整个校园在两个出入口连接范围内要解决3-4米的场地高差。
设计团队借助这个场地高差,在建筑内部通过三级高差变化的方式进行消化,为建筑带来了不一样的空间体验,并因地制宜地减少土方量。
此外,对于60个班(未来可能会更多)的中学来说用地是相对紧张的,因此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了极限的350米操场,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户外空间,同时也设置了足够空间的篮球场供师生使用。
空间留白,为学习创造更多可能
新的校园空间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另一个是从学生的角度,而这两者的兼顾正是新空间产生的基础。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设计团队摒弃传统单一的校园空间,更多地考虑校园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在空间上的释放使得传统机械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灵活、自主以及便于更多随机事件的发生,给师生创造了自由的环境。
因此在设计上创造了架空的“大板”连接校园的每一栋建筑,从流线上创造了更多便捷的可能性,并由此带来了“双首层”以及灰空间,这都将是整个校园的活力纽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也创造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是好动、好奇的,在学校课间的十分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时间,因此走道以及教室附近的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整个教学楼进行架空处理,在教室走廊的设置上不仅留出大面积的共享空间,甚至设置“双外廊”增加活动场所丰富建筑空间,这些空间不仅提供了休憩放松的可能,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乐园。
除此以外,庭院空间是整个校园空间序列的重要节点。入口广场的围合空间是学校行政的礼仪空间,中轴大板的中庭是“校园轴”的生态序列,教学楼围合的庭院空间是风和阳光的浴池,这些大大小小的庭院空间构筑了整个校园的人文生态环境。
趣味流线,是体验也是记忆
校园的路径是穿梭时空的线,它们接驳各个空间,又产生各种情愫。在路径和流线的设置上,不仅需要满足使用层面的便捷性,更强调一种体验感和趣味性。
报告厅的柱廊将产生空间的韵律以及光影的变幻,也是校园广场的重要节点空间;开放大板是共享空间也是交通空间,板上大小不一的庭院露出树梢,给校园带来立体的景观体验;教学楼的室外楼梯增强了学习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联系,师生可更为便捷地到达首层架空区、风雨操场以及各个庭院中心。
除此以外,各个楼栋之间通过连廊串联,使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紧密,并由此带来的连廊空间也是趣味的一部分,不同空间的对话也带来亲切的体验感。
建筑是行为的发生器,也是记忆的存储器。这些台阶、平台、庭院、露台以及走廊,增加了人与人碰面的机会,也带来更多的“独处空间”,这些微妙的设计在时空的熔炉中发酵产生美,而美会逐渐变成记忆。
创新材料,打破禁锢力求突破
清水混凝土与超白U玻的材料对于中学建筑而言是不常见的,这种常被用在文化建筑的材料被引入至教育建筑,显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清水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缘于其本身的结构性,由于整个教学楼首层架空处理以及挑板平台的应用,使得原本的建筑结构裸露在外,而清水混凝土的优势在于特殊的浇筑模板使得结构本身在脱模后具有很好的艺术性和肌理感,而无需二次装饰。
这种极具质感的建筑肌理给建筑本身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而超白U玻与清水混凝土的材质碰撞又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材质上的虚实对比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这种在材料上的突破也会为整个校园带来全新的建筑体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审美情怀。
HD设计团队在观沙岭南雅中学设计中,以学生的视角审视校园,力求创造全新的活力校园空间,也试图为长沙中学教育建筑带来一些新的改变或启发。建筑是美育最直接的教材,这里保留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回忆,也将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主创建筑师:黄博文
建筑总负责:李庆姿
建筑:李婉玲、唐卓瑾、汪涟涟、李响、文泽球
景观:刘雄杰
结构:周松林
给排水:谭雯
电气:朱为东
智能化:李星
暖通:张海军
造价:熊超男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