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在2019年全球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年度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 National Landscape Awards)2项,
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
醉白池公园的前身为宋代私园“谷阳园”,后经明末书画大家董其昌、清代著名画家顾大申等人精心修葺改建,
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
。
本项目基于上海城市景观更新的目标与要求,立足于松江城区公共空间体系化、网络化与精细化提升,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自身格局、气脉、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开辟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现代游憩功能。
公园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总面积为 51285 平方米,本次更新设计内容包括:醉白池东南角盆景园、中部水杉林、南部香樟林、董其昌博物馆周边、西入口外场地、全园景观水体和监控系统等。
↑ 现场区位图
挑战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如何在有限投资的条件下,保留与尊重现状,突出醉白池的明代文人园林特色,并解决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是本次改造工程所面临的挑战。
问题与挑战:
1
如何解决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醉白池站在公园西大门开通,带来的西大门广场高客流集散问题?
2
如何优化园内流线,并在曲折幽闭古典园林的院落空间内满足大流量的公共游赏活动?
3
如何结合现状的竖向与水系,优化园内高密度植物空间,拓展游憩功能?
↑ 项目总平面图
设计创新与特色
Design innovation and features
1
老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再利用
将改造过程中拆下的砖瓦、石材、卵石等老材料归类整理后,重新组合或与新材料结合,运用于景墙花窗、地面铺装,盆景座台、排水沟等处。老材巧用一方面形成场所归属感、认同感,另一方面减少垃圾、降低成本,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
↑
现场石材保留归类整理后的再利用
↑
保留石材在盆景底座的再利用
↑
保留石材在铺装上的再利用
↑
木桩护岸的经济环保效应
2
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
以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园“以画入园”的造园手法,再现了故园主,“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顾大申典雅、灵动的画风;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改造布局理念,融合明末清初文人园简洁朴实的理水手法,通过盆景园中“半亩方塘”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再现了“求理”、“适意”的古韵。联通园内水景与城市河道,并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段,净化园内水体,形成可控制的内外水循环,为醉白池提供了“源头活水”,让园内景观水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水体的循环代谢中。
↑
盆景园的文雅灵动画风
↑
营造醉白池活水源头
↑
园内景观水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水体的循环代谢中
3
传承古韵,开辟公共活动空间
在遗存核心古园外围,结合地形地貌,梳理园内流线,增辟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大流量的公共游赏活动。保留改造范围内所有胸径10cm以上的乔木和带基础的大型盆景,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养护。结合现状的竖向与水系,优化园内高密度植物空间,在香樟林、水杉林下以花街铺地形成边界富于变化的硬质场地,拓展了场地的游憩功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宜人的林下健身休闲活动空间。
↑ 现场保留的大型盆景
↑ 林下开放空间
↑ 林下活动空间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活动功能
4
结合地势高差,自然渗透内外景观
西入口区域利用风格统一、标高不同的规整种植池划分空间,使入口流线更清晰的同时,在游客中心与售票处外形成广场空间,成功解决了地铁9号线开通带来的大量客流集散的问题。在董其昌博物馆周边、盆景园等公共集散场地,采用传统建筑、场地铺装、竹篱与种植池的组合,化解高差,引导人流。在改造与非改造区域内外空间界面的处理上,通过植物等景观材料进行围护,既暗示了空间的边界,又使空间相互渗透,形成灵动变化的空间序列。并增添无障碍设施,增设全覆盖式监控系统,通过景观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隐蔽处理摄像头,最大程度保护古园林、园内文物,以及游客的安全。
↑
入口高差的化解
↑ 董其昌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内的材料细部
↑
传统材料和工艺的竹篱笆既界定空间又迎合场所精神
↑
漏窗和月拱门营造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含蓄通透感
↑
风格统一、标高不同的规整种植池划分空间,使九号线入口流线更清晰
合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Copyright:亦境建筑景观
相关阅读
捷报再传!亦境2个项目斩获2019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 亦讯
亦境招聘
建筑方案主创设计师 / 建筑方案设计师 / 实习、助理建筑设计师 / 景观方案设计师 / 植物景观设计师 / 硬景施工图设计师/ 助理景观设计师 / 品牌推广助理 / 人事助理 / 工程预算员....(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地址:普陀区中江路388号国盛中心1号楼3001室
邮编:200062
联系人:苏小姐
关注 上海亦境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