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所处的新兴产业片区是临港新片区的“北大门户”,书院站亦是轨交16号线进入临港片区的第一站。依托16号线,可同时链接上海市区及临港主城区核心区。
根据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片区作为前沿产业北区,是整个新片区构建“4+2+X”产业体系及“一带多区”的产业布局的重要环节,并将随着两港快线与Y4路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与前沿产业南区及综合产业片区之间在产业和功能上的联动。
▲
区位 | 环境
随着中芯国际落地书院,新兴产业片区将聚焦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同时与周边产业片区形成错位发展,侧重科创研发及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助推千亿级前沿产业集群打造。
片区内蓝绿交织、农林环绕,生态基底优越,“七分田林三分城”的格局在整个临港新片区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书院丰厚的文体旅资源及乡村特色,也赋予了新兴产业片区成为“产城乡融合+创新+田园”试验场的潜力。
创新的产业、活力的场所、永续的环境、人文的氛围——四维复合,交织奠定了整体基调,引向我们的愿景——“I.V.维都芯,田园城市”。“I.V.”一方面作为罗马数字的“四”,回应“四维”复合,同时也是Innovation和Vitality的组合缩写,映射核心要素。
以此愿景为目标,城市设计层面提出六大设计策略:
#01策略
【
产境融城
】
▲
东南鸟瞰
以中芯国际进驻为契机,结合上位规划及产业基础,聚焦以集成电路为首的四大主导产业,结合地方资源完善文体康养等服务配套,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氛围,奠定“产城融合”基础格局。
“农业”这个片区特色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产城的融合发展:一方面与智慧产业结合,发展智慧农业;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支持健康生活,引导区域打造特定生活方式。同时,田园型都市景观风貌,也进一步勾勒了理想生活的愿景,通过提供空间载体、产业互融和基础设施共享,实现“城乡融合”。
生态有机、自给自足、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加上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文化与运动体验、活跃的产业生态、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共同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地方品牌。
#02策略
【
活力凝核
】
书院站是整个新兴产业片区的空间几何核心,是集聚了众多城市公共功能的服务核心,同时也是汇聚了多种模式和线路的公共交通核心。因此,结合“T.O.D 5.0”理念进行的综合开发,也将成为修复临港大道所造成的空间割裂的最好契机。
在以上核心特征的基础上,建议增设Monorail环线系统,将新兴产业片区各功能区与TOD枢纽进行串联,强化产城、城乡的多维联系,同时也作为片区主导产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造区域名片。
#03策略
【
空间结点
】
TOD站点区域毋庸置疑将成为整个设计范围内的一级空间核心节点。从该节点出发,沿Y4路和黄沙港形成两条空间轴线,分别指向书院镇镇区板块和中芯国际/产业园区板块,并在板块交界处结合高等级的城市功能形成二级空间节点。
基地内部结合社区级服务功能形成东、西两个三级空间节点,并分别搭接城市主轴线。
在此核心构架支撑下,居住片区自然形成三个组团,且组团核心分别向高等级空间结构凝聚。
——如此形成了“一核两架构,四点三组团”的规划结构。其中,“两架构”分别是由Y4路衍生出的“都市十字”和由黄沙港衍生出的“生态突触”。
#04策略
【
生态编网
】
▲
西侧鸟瞰
结合基地自身的生态禀赋及上位生态规划网络,通过空间设计的进一步编织,衍生出不同层级的生态空间。
梳理地形,运用传统的“龟背排水”策略,因势利导、自然排蓄;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海绵城市”系统,落实“绿色建筑”技术要求,贯彻各类生态指标。
以现状稻田、河网基础为依托,组织营建人工湿地体系,改善水质,优化滨水环境;优先采用乡土植被,构建既经济生态,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充分重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匹配合宜的活动空间,注入多重活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05策略
【
水岸生境
】
▲
水滨空间 | 文教岛
根据基地现状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特点,设计研究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典范,提炼出水乡意蕴的空间要素,用以指导本项目的场所营造。
设计首先经营布局,使水系成为各个空间组团的核心,进而沿水铺陈各类公共建筑、公共空间,使水岸成为展开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实现“临水而居”。
▲典型水岸
在不改变水系主脉干流的前提下,微调局部支流走势,形成“曲折有致”的水岸形态,增加了滨水公共界面的总长度,并使邻水设置的公共建筑得到更好的视觉展示,同时也丰富了滨水建筑界面的层次,呈现“鳞次栉比”的空间效果。
水系与空间、动线的交织,为“桥河水蕴”的晕染提供了契机,进一步丰满了整个片区的水乡画意。
#06策略
【
尺度依人
】
▲
西北鸟瞰
通过道路体系和公共通廊的组合,片区整体路网密度达到9.5km/km²,支持打造“小街区”模式,匹配宜人尺度。
坚持“步行优先”原则,充分利用道路桥梁与水面之间竖向高差组织滨水立体步行,并在沿黄沙港公共空间与主要道路交叉处以立体公园形式保证步行体系与生态空间的连续性,在TOD区域通过空中步道及下沉广场复合实现立体网络。
构建便利、完善的生活圈体系;结合不同人群特征及多元的生活场景需求提供多样的居住产品和不同尺度、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使每一个城市细胞都成为活力的发生器。
▲
居住多样性
书院站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设计,在贯彻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探索城市增长新模式的基础上,将田园理想、文化传承、生活品质和都市发展统一在一起,综合塑造独一无二的地方品牌形象,也将因此成为新时期上海郊区城市化的典范。
项目名称:
临港新片区书院站枢纽地区综合开发
项目地址:
上海临港新片区新兴产业片区
设计范围:
3.5平方公里
城市设计:
DC国际
建筑设计:
日建设计(TOD区域)
DC国际(其它重点建筑)
DC团队:
主持建筑师:
王英哲
城市设计:
杨奕、周围、韩硕、梁馨月、肖越
蒋浩宇、沈静文
建筑设计:
王涵、章甲、林亦晖、李晨皓
邹天格、 赵仁渤、王桐、程旭
/Recruit/
社会招聘
设计总监/主创建筑师/建筑师/助理建筑师
校园招聘
应届毕业生/实习建筑师
应聘方式
(附件大小控制在10M以内)
您可致电021-36363775了解更多招聘信息
商务洽谈 / 品牌合作
上海静安区西藏北路18号四行天地A座5楼
DC国际官方网站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