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师附小崇礼校区地处四川省眉山市崇礼新城片区,是对原崇礼镇中心小学(24班)的重建和扩建项目。眉山是宋代著名文豪苏洵 , 苏轼 ,苏辙的故乡。
▼区位
基地位于崇礼中路和启明路及金渡路的交汇处,其北侧和西侧为居住用地,南侧为幼儿园用地,东侧为居住用地。基地内部有2棵黄桷古树,其中一棵的树龄高达近300年,是整个崇礼县的著名地标。基地由三块不同性质的用地组成,分别为教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以及娱乐康体用地,其用地性质不可转换,各项指标也不可以拉通计算,在满足教学功能之外,也要兼顾一定的社会需求,此外,现状小学也需要在新校园建设期间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这些先决条件对校园的整体布局和后期使用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状条件
▼上位规划
在设计伊始,我们就认为,校园,首先要是一座园,而不是一栋栋楼,在满足教学需求之外,应该尽力以各种形式的庭院、广场、屋顶花园等,营造出立体多样化的校园公共空间,为生活在校园的师生创造交流的便利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校园鸟瞰
▼校园-操场/黄桷树书院
整个校园为不规则的偏东西朝向用地,我们在满足操场(南北向)布置的前提下,完成动静功能分区,再对操场进行一定角度的方向偏转调整,使其尽量不占用教育性质用地,为未来的教学用房布置留下宽松余地,同时让操场与保留的黄桷树形成对应关系。
▼设计生成
▼校园功能
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我们在三个地块中分别植入学校教学用房(教育用地),图书馆(文化设施用地),风雨操场(娱乐康体用地)。除了教学楼之外的公共功能都环绕着操场布置,除对着城市市政绿地开放的东部之外,沿操场形成完整的建筑界面,建立建筑与场地的互视关系。在教学用房部分,普通教室按照采光和间距要求阵列布置,沿启明路进行退让,预留足够空间以安放入口广场和临时停车位,再用功能教室和服务性用房将其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内向合院,以保持教学区的安静。教学楼部分整体抬高一层,分块安置部分公共功能,让合院和其他校园空间在分隔之余又可以融为一体。最后利用走道和连廊将所有建筑串联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校园功能结构。
▼流线分析
校园有三个车行入口,分为位于启明路和金渡路上,通过地下车库和基地侧边停车,实现校园内部的人车分流。整个校园内部除了上学流线外,也专门针对参观人员设置专门流线,串联各大公共功能,与前者完全分离。
▼车行分析
学校立面和细部设计的一些考虑
立面方面,我们没有追求强烈的造型视觉效果和带有冲击力的色彩对比,而是强调学校自身的属性。以学生在校园内的感受为出发点,让学生“静”能沉思,“动”能身心放飞。
建筑立面处理我们追求简洁、明朗、现代的效果,力求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形象。同时,我们重点研究各功能形体的组合关系,考虑了窗洞口的大小和窗墙的比例关系,力求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做到“恰到好处”。
▼建筑立面
根据功能使用特性,我们结合立面,将空调外机在不同楼层错开位置,让空调外机百叶在立面上形成错动,并涂于饱和度比较高的黄色,化弊为利,丰富了立面效果。
▼建筑立面效果-错动
开窗和百叶造型均以300的基本模数设定,方便了设计,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造价。
对着操场的几个高矮不同的框形,我们设定他们为不同功能(非教学功能)的取景框,立面上我们尽量加大了开窗的面积,目的是增强此功能和操场区域有更好的空间互动交流。
▼建筑立面效果-取景框
细部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各功能体块之间、不同材料间交接的相互关系,尽可能不做“满”,留有“余地”,让立面、细节都能呈现出巧妙、自然的交接的关系。
每个窗台我们都设计了外挑的窗台金属板,避免了以后窗台雨水在墙面上形成的污痕。
对自洁性较差的的材料,我们避免其直接与地面相接,而采用自洁性更好的材料来过渡与地面相接,避免了墙脚的污损,也起到了视觉平衡的作用。
▼操场走廊墙身大样
▼操场看台墙身大样
▼教室外墙墙身— 各材料间的交接关系研究
▼教室走廊墙身— 走廊立面,地面及吊顶的细部处理
室内设计
在本案设计中,我们也尝试了建筑、室内和景观的一体化设计,以便更好地控制最后的建成效果。
学校与家作为学生一天中活动时间最长的两个地方,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拥有在家一般的舒适和温暖。所以眉山小学室内空间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营造一个以“家”为主题,并激发儿童探索欲望及幻想天性的丰富学习空间。
我们在室内设计中也在探讨如何增强空间之间的流动性和互动性,从而创造出能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的教育环境。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空间必须具有随机的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空间的布局形式,以便通过这些空间环境的变化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正确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交流欲望。
室内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实现了校园内部环境与建筑的风格相融合。坚固的地面真空石、木饰面定制家具、吊顶铝格栅等的巧妙搭配为各种活动提供了适应性空间。简洁空间及和谐用色搭配营造出最适合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1 位于二层的共享空间,我们设计了很多空间装置,学生们可以舒适的方式坐下来跟老师进行交谈互动。在这里,他们既可以阅读也可以创作,既可以进行探索也可以彼此交流。
▼共享空间 - 灵活的充满活力的社交空间
2 在学校图书馆设计中,我们也打破了传统的“书库-阅读”二元模式,整个图书馆一层展开,自然采光充足,视野通透,流线自由,阅读区和书架的交互放置,不同高度叠加的书架作为空间划分,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给学生们塑造了温馨的阅读空间。落地玻璃面对整个操场展开,室外廊道围合黄桷古树,创造最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 - 开放的阅读空间
3 风雨操场的设计中,我们结合屋顶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合理安置条形灯光和天窗,保证室内均匀自然的采光效果。室内空间简洁大方,不做过多装饰,在看台下部设置有各类功能,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之外,也为社区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条件。
▼风雨操场 - 自然采光,简洁的空间设计。
4 报告厅(阶梯教室)位于校园入口处,除了作为学校年级活动和教学之外,也承担着会议,报告,演出等其他功能。在整体设计上我们采取了较为硬朗庄重又不失温馨的色调,偏暖色调的墙体和地面和冷色的金属格栅吊顶的对比,在保证氛围的基础上,也从视觉了拉高了空间,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更宽阔。
▼报告厅 - 多功能的表演空间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