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建西南院中标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航站区及附属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本项目是中建西南院在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又一硕果。
项目地址:西双版纳
项目名称: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航站区及附属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
飞行区指标:25C4E
机场规模:10万㎡
建设背景
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西双版纳位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拥有4个陆水空口岸,构建了直通东南亚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优势明显。西双版纳自古就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便捷通道。西双版纳将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先试,紧紧抓住新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周边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十三五”时期,是西双版纳州抢抓“一带一路”、“两强一堡”、“沿边开发”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应充分发挥特色生物资源、民族文化、沿边区位三大优势,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机场现状保障能力将逐渐无法满足机场航空业务量快速增长的要求。2012-2019年版纳机场旅客吞吐量开始大幅提升,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552万,已经远远超过上期扩建目标年2015年350万年设计容量。飞行区跑滑系统、站坪机位数量、航站楼面积、通信导航设施、消防救援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等保障能力已逐渐无法满足航空业务量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为更好的打造西双版纳机场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次枢纽机场,省内重要的环飞串飞中心,本期工程扩建完成后,大大提升机场基础设施保证能力,提高旅客服务水平,可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开辟南亚、东南亚航班及省内环飞、串飞航线,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因此本次扩建是十分必要的。
整体造型
新建T3航站楼的造型设计从西双版纳的自然地域、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着力于打造一个既富当地傣族民族特色,又简洁大方的现代航站楼。T3航站楼的整体造型延续现有T2航站楼的造型手法,使两座航站楼成为风格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T3航站楼的金属屋面造型设计取自傣族传统建筑的屋顶,经过多个造型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了三重屋檐、檐口轻盈飞扬的屋面造型。传统傣族建筑的屋顶是当地传统建筑中极富特色的构成部分,多重屋檐,屋脊高挺,檐口轻轻翘起,不仅特色鲜明,还具备一定的形式感与韵律感。航站楼的屋面造型从该特点出发,在适应航站楼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抽象提炼,拉长并强调了传统屋顶造型中的水平线条,适当压缩了屋脊高度与屋面宽度的比例,屋顶最高处标高38m,使屋面造型在水平方向更加舒展,室内空间尺度宜人,在凸显室内舒适度和造型美感上取得平衡,屋檐起翘舒缓流畅,屋顶飞扬也象征轻盈腾飞的美好意愿,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
设计亮点
空侧高效运行的安全机场
新建航站区拥有独立的双平行滑行道和与其平行的站坪滑行道,为远期机场容量提升提供优良条件。拥有3C滑行道的U型大港湾构型,兼顾航空器数量效率和旅客步行距离的平衡,站坪运行流畅,安全高效。
总体规划兼顾空陆侧用地平衡、集约
版纳机场陆侧用地较为紧张,在总体规划中,我们考虑飞行区站坪、航站楼、陆侧进深和宽度都能满足各自运行和设施布置的需求,充分考虑发展的联动性和相关性,可以匹配和应对未来航空量增长下的业务发展。
应对未来运营与发展的灵活性
我们设计了多种弹性可变机位:T3航站楼指廊端头的组合机位,国际和国内可转换机位等,能够有效提高航站楼的运营灵活性,也为未来国际的发展留有余量,实现最大的效益与平衡。
便捷人性化的旅客体验
旅客安检后至最远登机口距离约450米,沿途设置功能多样、服务半径合理的旅客服务设施,如商业服务设施、卫生间、无障碍厕所、母婴室、吸烟室、儿童游乐区、手机加油站等,让旅客真正拥有宾至如归的旅行体验。此外,我们充分考虑到未来高铁站和轨道线路的建成给航站楼带来的影响,高铁站西广场和航站楼通过约400米的地下连廊进行连接,轨道线路站点和T3航站楼通过约150米的地下连廊进行接驳,让旅客能在5分钟内完成换乘。航站楼之间,通过地面循环的摆渡车进行有效衔接。T2和T3之间设置空侧连廊,方便旅客快捷中转。
商贸和文化共荣共生
我们将商业同旅客流程紧密结合,设置集中的商业、文化展示,增加非航收入的同时,也起到积极的文化宣传作用。连接高铁站西广场的地下通道内设置商业区,同旅客等候网约车的区域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商业繁荣。
此次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航站区及附属配套工程是打造云南省辐射南亚、东南亚次枢纽机场,环飞、串飞中心的需要,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创造条件,谱写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