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固然,顺其自然
——《庄子》
固然,事物的本来形态;
自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当代创作的主观愿望应该基于事物的本来之态,
适应事物客观发展规律。
—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处处体现了“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感指向,这也是多年来墨臣设计绕不开的精神情节。
随着城市的聚集与经济的积累,越来越疏远的自然却成了人们心中时刻怀念的精神向往,此次与中新生态城项目相遇,得以践行墨臣心中的绿色理念,将这份热爱辅以多年绿色低碳设计经验,更科学、更全面地复刻到作品之中,实属幸运。
“绿色”意味着朴素的价值观新桃花源的“三和”与“三能”
天津中新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占地30平方公里的生态城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区,是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区。
项目作为生态城管理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此次设计需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观及基本结构的情况下,将一个学校旧址改造为一处全新的现代化场所,生态化的办公环境及国际化的功能使用也成为了团队设计的关键。
△ Before 建筑主立面 After ▽
方案的灵感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一千六百多年前诗人曾描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不正是我们心中生态城的雏形吗?桃花源体现了人类顺应天时、回归自然的本性,我们以为“因其固然,顺其自然”正是设计之本,也是绿色低碳之本。
为此,项目主张朴素的创作宗旨,提出“三和”与“三能”,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这个主旨与祖先追求的世外桃源精神一脉相承、同宗同源。
朴素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不应该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应该是贴近生活低价耐用的日用品。
朴素的绿色技术——选择适宜,简单,成熟的绿色技术。注重绿色技术的整合而非简单的叠加。
朴素的审美标准——美是真实的自然体现,它不是自明性的,而是一种关系的互成。
“营城中学”的“固然” 老建筑的守护与保留
团队始终坚信,“低造价,低能耗,易维护”的建筑是最绿色的好建筑,此次项目改造设计,也是对朴素价值观的一次实力践行。
项目原有建筑为营城中学旧址,这所80年代的老建筑,有着4层的砖混结构楼房,建筑平面呈单廊式紧凑的“L”型布局,水磨石的地面,绿色油漆的墙裙,是最初的容貌。
△ 效果图 建筑主立面 实景图 ▽
这是一栋以“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设计的普通建筑,而在我们眼中它非常“绿色低碳”!
天津的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是西北风。“L”型的建筑布局使得其功能用房获得了最好的日照条件,而走廊则阻挡了冬季寒冷的西北风。紧凑平面以最少的土地占用创造了最小的体型系数,最大限度降低了建筑的能耗。
△ 建筑立面夜景
“必须让它保留下来!”
我们坚定了保留旧楼进行改扩建的决心。
在旧楼规划过程中,我们算了笔经济账:旧楼共2700平方米,旧楼拆除、垃圾清运、建新楼建安费用都逾数万,运输垃圾与材料耗费燃料能源,填埋垃圾占用土地资源。相比之下,改造只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能节省大量的费用。
△ 建筑平面图<<<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使用功能上,原建筑的教室空间非常适合改造成办公室、会议室等功能,这也大大减少了拆除和改造工作,省下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同时,建筑本身良好的被动式设计使我们仅仅需要增加适当的外墙保温,以及更换满足保温性能的门窗就能使旧楼达到低能耗的效果。
体会“真实带来的感动”
旧楼焕新改造之美
“保留它,将使我们有幸去体会真实带来的感动!“
正是设计师的这个理想,成为“短时间,低造价”的原则之外,促使我们保留旧楼的重要原因,也让我们与客户共同投入并且享受着改造的过程。
结构加固
老建筑改造首要任务便是主体结构的加固,方案在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之上,预留了屋面的荷载,以便增加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并对局部的承重墙进行了开洞的处理以贴合使用功能需求。
▽ 方案设计推导过程
△ 改造过程实录
由于外墙的抹灰被剔凿,露出了自然的红砖基层,只需要简单的粉刷处理就流露出轻松典雅的味道。
地面复原
难能可贵的是,建筑原有的水磨石地面完全满足新办公楼的地面材料要求,而且代表了特定时代的标准工艺,将建筑的历史娓娓诉说,团队确定了对其保留基础上进行修补。打磨和结晶处理使其焕发了新的光彩,同时又不失去它的历史痕迹。
△ 原有水磨石地面加以保留
旧物新生
对于建筑中原有的教室黑板、试管,烧瓶等废弃物,团队也将其作为学校及时代的基本特征保留了下来。
△ 改造过程中废弃物的利用
我们将黑板布置在每个卫生间里,辅以黑板报和黑板画,创造出独特的情趣,试管和烧瓶被我们用在楼梯间的“水幕墙”上作为连接件的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光与水的步道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旧楼的中心交汇处楼梯的改造设计,我们称之为”光和水的步道“。
原建筑的弧线楼梯极具空间趣味,但采光窗布置在楼梯踏步侧边显得尤为凌乱。此次改造将楼梯进行封闭处理,并将顶部拆除,新建了玻璃的天窗,为楼梯间洒下了动人的光线,让使用者在行进过程中受到顶光的指引,明亮而动人。
△ Before 建筑旋转楼梯 After ▽
同时,我们拆除了原先楼梯凌乱的栏杆,代之以钢化过的“水幕墙”,水从顶部的水槽经过玻璃流至下部的水池,既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同时让水声与人行相伴,楼梯间又变成了“水的步道”。
水帘洞天
在楼梯对面的墙体上,我们每层都开了3米宽的门洞,让走廊路过水幕墙的过往人群,穿行时宛若观瀑,驻足时则宛若观雨。
建筑天窗侧边设置可通过电脑控制自动开闭的通风装置,灵活调节室内的温度与空气流动,此时楼梯间也成为了室内外连接的桥梁。
“阳光”“空气”“水”这三种要素在这里创造了舒适的自然环境,同时传递着我们的理想:让室内外空间于此消除界限,互为对映,浑然天成。
墨臣认为,改造之美,在于“真实”,只有“因其固然”,才能理解“真实”的意义,进而扩展其“真实”之美,随物附型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意境。
理性而节制的“增建”
新旧融合价值腾飞
增建部分以功能需求作为主导,从生态幕墙、内院与露台、扩展型屋面三个方向实现了整体价值提升。
△ 改造中的生态幕墙
生态幕墙
方案在旧楼的东侧和南侧新建了一个两层高的玻璃大厅,弥补了旧楼缺少公共空间的问题,它是办公楼的入口门厅,并且为开标室、办证室、城管大队提供了共享的公共空间。
△ 改造后的生态幕墙
在满足功能需求之上,方案创造出拥有良好阳光、空气、水的“生态幕墙”类自然生态环境,让玻璃大厅成为调节空气质量的一整套系统。
“生态幕墙”由外到内由8部分组成: 玻璃幕墙、幕墙进风装置、“水幕墙”、起内遮阳作用的植物种植槽、水池、墙面绿植、屋顶内遮阳百业、屋面排风装置。
整个玻璃大厅更像是扩大的“双层幕墙”,是空气进入办公楼的缓冲带。内遮阳过滤强光,让北方强照射的阳光变得柔和;随阳光带入的热量在夏季通过增加“水幕墙”水流量的方式进行吸收,在冬季则减少或停用“水幕墙”使热量得以保存;通风装置可以选择性的开启,在夏季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室内温度。
幕墙墙壁结合龙骨打造植物种植槽,在提高结构稳固性同时完成花盆摆放,可随着四季的变化更换植物,改善环境氛围,电脑控制的滴灌系统减少了使用的维护成本。
植物种植槽中的植物、水池中的水生植物、墙面攀爬的植物共同产生了大量的氧气,结合“水幕墙”上流水产生的负氧离子,为使用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空气环境。
△ 室内生态幕墙
水池中的水在冬季可提升室内空气的湿度,解决了北方冬季干燥的问题。
更优化的阳光、空气、水三要素分配,整合室内与室外多重优势,在创造节能空间的同时,营造无限舒适的“自然“办公环境。
内院和露台
如何让新楼设计在功能升级基础上与旧楼相互融合,形成统一而不违和的整体?
我们将新楼布置在旧楼的北侧,高度为3层,其东侧和旧楼的东侧相连,“L”型布局与旧楼共同围合形成了矩形的“内院“;同时建筑开窗以旧楼开窗尺寸为模数,力求达到浑然一体的感觉。
△ 建筑围合内庭院
新楼首层布置辅助用房、设备用房、餐厅及厨房,东侧院是餐厅的室外延伸,西侧院则正对着餐厅的包间,一池静水,一丛碧竹,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二层布置会议室,三层布置宿舍,两层各有一片南向的露台与“内院“关联。
旧楼成为了“内院“的背景,走廊窗内漫步的人群成为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内院”与“露台”也进一步彰显“更多的来到室外,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精神主旨。
扩展型屋面
为提升建筑空间时效性,让项目在未来太阳能技术更加成熟时不落时代方阵,将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投入到建筑的使用中,方案对项目做了相应的功能预留。
我们在太阳能使用条件最好的位置布置框架,从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排布,到相应电力接入口的保留,以及顺应框架形态链接多个片段屋面,形成错落有致的展示效果,团队从多层次多通路进行规划设计,以更好满足未来使用需求。
△ 太阳能集热器
此轮设计既达到了新楼和旧楼浑然一体的目的,同时又满足了生态城管委会“坡屋顶”的行政要求,实现“事一功三”的设计成效。
资源选择的“固然” 性价比的权衡之术
“务实可靠”的能源利用和解决方案是团队规划的目标,地热资源和清洁电力资源也成为了主要选择的输入型绿色能源,生活热水则采用造价低廉、技术成熟的集中式的太阳能热水器。
景观设计依因其固然,顺其自然的理念,遵循 “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原则,于基地附近就近选取更适合地块盐碱性土壤的“原生植物”,保障生命力同时节约成本。
为了节约利用水资源,我们对整个基地的雨水进行了收集处理并将其过程融入到景观之中,布局于建筑入口前所经过的前广场,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生态进化。
团队始终坚持“美”是真实的自然体现,它不是自明性的,而是一种关系的互成。没有缘由的“美”是可怕的,因为它会如“天外飞仙”般的飞来,又会原样飞逝!
设计的过程一如玉石加工
先“品玉”后“琢玉”,事半功倍,一气呵成
恰是“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之法
在“低造价,低能耗,易维护”的建筑设计之路上
我们依然只是需无限求索与奋斗的学生
未来墨臣还将利用好 “绿色技术“的工具
去更好夯实设计初心,解决客户难点
-END-
项目名称 中新生态城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办公楼改造
委托单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
项目类型 城市更新
项目地点 天津市滨海新区
项目规模 5,175㎡
竣工时间 2010年
设计范围 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设计公司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要设计人员 杨天羿、王哲、李昂、赵晖、杨卿、宋伟、李志军、聂亚飞、王伯荣
摄 影 舒赫、林铭述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