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所无牵,止无所
柅
耳
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
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独乐园记》/司马光·宋
▲《独乐园图》/仇英·明
寻一处僻静之所,无杂事之乱耳,尽享一人之乐,此为独乐园。
漫步其间,与月为伴,与影同行
。独乐并非一人之乐,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皆可为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从踏上入园的第一块儿汀步时,心境已悄然发生变化
,
感官引导着内心忘却尘世间的烦恼
。
悠然
走进
画境,
听
落雨掉进寂静的园林,
看
夕阳之下片山的风景,雾森的水汽悄悄的氤氲落入山林,看鱼儿嬉戏画出涟漪,等有风的时候轻轻哼起,花草起舞,潺潺水声,鱼鸟和鸣,
何乐可以代此也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入口景墙采用旧时老底子垒石墙的方式,没有钢筋混凝土,
尽量去人工痕迹,野其体魄,还原自然肌理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日升月落,光线穿过枝叶,洒在仇英的独乐园图上。仰而观之,整个画面晶莹通透,栩栩如生,司马光的归田园居跃然纸上,
一块石、一棵竹、一汪泉水,皆是精神的寄托
。司马光的园居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一跨越千古的场景,方得以窥视。
片山多致,侧墙用片石模拟真山,依群山之势,取其质、型、色,仿其轮廓,
出于自然而归于自然
。加上脚下老石板原始的质感,犹如置入群山,举目环顾,四面皆山,不识群山真面目。正当沉迷时耳旁传来涓涓细流之声,如水之乐,山得水而活,山水之乐,其乐无穷也。
山水之乐,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
曲径通幽处,碎拼砌者佳。
跟随着曲折雅致的汀步,视线由高至低,有山野自然之韵的黑松彬彬有礼,有山脉之势的寸石生情,有山川沟壑之形的苔藓清爽柔和。经一假山石台,两只悠闲啄食的鸟雀忽而惊起,结伴飞上枝头。此时水声渐大,继续前行,视野由窄变宽,
步移景异,豁然开朗
,犹如穿过群山,误入世外桃源。
园有一池,林尽水见,夹岸数十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园中绿植,疏密有致,形态优美。园中块石,
随宜散置,精在体
宜,颇有野趣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独乐园中最重要的便是水景,“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由此可见,司马光把水景运用到到了极致,
极尽水之乐
。
池中设岛,岛上有榆树,树态古雅别致,高十米左右,如深山古树,巨大的冠幅遮挡了大部分的阳光,为林下空间营造了阴凉之所。树下的映山红和绣球,
既划分了纵向空间的层次,又打破了色彩的单调。
临池设亭,仿照司马光的钓鱼庵,设为圆亭,
亭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
。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原钓鱼庵是司马光用圆岛中间的竹子围绕打结而建,环绕有三丈方圆,圆亭的设计便是因此而来。
庭中设茶台,煮上一壶茶,花香树影里,悠哉游哉,不烦人间愁虑,兴致正浓,皆是怡然。与谁同坐?影也。
池上有折桥,
以独乐园的折桥为原型,山石为桥墩,现代材料为结构重新设计,坚实而不失韵味
。作为重要的亲水节点,并非随意曲折,从折桥上环顾四周,视线所及,皆是景色宜人之处,
转折点是步移景异的高潮
。折桥的尽端,与鸡爪槭遥相呼应。鸡爪槭作为对景,
季相变化明显,配以山石,则具古雅之趣
。
池尽一山,以石代山。入口景墙背面邻水,其上同样采用片石碎拼,柏坡凰自然肌理,脉络清晰,模拟真山之轮廓,
片山块石,似有野致
。景墙旁边搭配着不经人工雕琢的块石,形态古朴优美的红枫植于一侧,其下泉眼无声惜细流,
相映成趣,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
以石为框,以影为画,风吹叶动,尽显婆娑的画意。远远望去,折桥和山石作为
前景
,圆亭作为
中景
,山墙则为
背景
,
层次丰富,画面饱满,
烟雾袅袅,一幅山水画卷缓缓展开
。
“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独乐园,虽平地起造,却处处皆有山林之势,古人之韵,坐而观之,则园非园也,
画也
。一方城市庭院,也可有山水之乐,独乐之乐,何乐可以代此也。尝试庭院生活,
借助园林意境,忘却尘世间的烦恼,在闹市中回归本真。
壹生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终——
壹生企业愿景:一群人 一辈子 造好园
壹生企业使命:让更多人爱上庭院生活
壹生企业价值观:信任 善良 传承 共赢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