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Copenhagen Biotope installation
位置:丹麦 哥本哈根
设计公司:SHJWORKS
这些动物有着薄薄的膜,圆柱体、类似花瓶的结构,中间是空心的。——维基百科对阿氏偕老同穴(Euplectella Aspergillum, 一种海洋生物)的描述。“Biotope”是SHJWORKS在哥本哈根的新项目。在希腊语中,bios的意思是“生命”,topos的意思是“地点”。本次的项目就与这两个词有关。与其说这是个项目,不如说这是一场实验——将带有植物和昆虫的微观世界放置于城市的恶劣环境中,观察会发生什么。项目的装置由一个碗状的混凝土容器和聚碳酸酯外壳制成,里面放置了土壤,植物,昆虫,蜜蜂,以及胶合板做的蜂窝。这个装置长7米,宽4米,高3米(最远距离)。项目的实验地点位于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中间的一块小三角形绿地。附近有火车站,绿地旁有一条三车道公路和一条小路。每天都有很多人步行、骑车或是开车经过这个地方。“碗”的边缘可以当做长凳。壳体内的微观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引发路人的视觉兴趣。混凝土“碗”收集雨水,蒸发的雨水通过壳体上的小孔进入土壤。外壳和混凝土碗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温室。装置的土壤里播种了60种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发芽长大后,大部分都能吸引昆虫。壳内还有一个蜂窝,蜜蜂可以直接进出。
装置外壳是由4毫米厚的透明聚碳酸酯制成,起到薄膜的作用。它能够保护壳内的微观世界不受外界交通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且使内部产生温室效应。同时,对于植物而言,壳体还可以储水。外壳的结构概念是SHJWORKS独特的单个弯曲壳体的构造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次设计壳体的有机形状时,SHJWORKS还添加了陶瓷元素和一些直观元素。首先在陶瓷上绘制草图,这样能产生更复杂的形状,在此之上接着直接绘制结构图。然后在扫描陶瓷模型上选定的点,之后在电脑上用向量线重新建模。接着他们像平常一样工作:在他们将这个装置组合成三维结构之前,先从电脑中展开这个壳体结构,之后进行翻转。地球的气候会改变。未来或许我们会整合住宅和城市中的植物和生物微观世界。但是可能性更大的情况是,地球的环境会变得更严酷。所以我们问自己,是否能有这样的解决方法——未来,我们像装置里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家和创造的微观气候产生共生关系。
哥本哈根Biotope装置实景图
哥本哈根Biotope装置示意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