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泾开发区赵巷园区三期项目由海茵建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区位于沪西,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处于长三角一体化门户位置——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接壤;西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市昆山市相连;北与嘉定区相接。
场地区位
项目所在地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直线距离25km。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商务区为规划发展中的西虹桥商务区,相隔四站地铁距离。基地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可通过沪渝高速、沪青平公路连通上海中心城区及江浙区域;通过嘉松公路可达嘉定和松江;通过盈港东路可达虹桥枢纽;通过轨道交通17号线嘉松中路站至虹桥火车站换乘其他轨道交通至市区各地。
场地区位
漕河泾赵巷科技绿洲三期项目的容积率为2.0,包含两栋高层科研办公,6栋5层科研办公,地上建筑面积达116,688平方米。建筑设计注重“绿色、生态”,场地充分发挥未被水系切分的完整性,打造一个园区内的中心花园,同时由场地北侧引入景观与步行人流;整体三期建筑采用完全模块化设计,并根据环境影响将不同的模块转化为灰空间或景观,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
体量研究
项目地块为科研设计用地。海茵中国团队深入研究未来科研设计的功能需求、动线要求,以及空间需求,针对不同产业定位,在场地内打造出不同层级的建筑空间。
规划结构草图
场地整体规划布局简单明了——通过贯穿南北和东西的两条景观动线,形成连结,建筑沿景观轴线依次排开。同时,在沿景观轴侧采用体量退进的方式,层层退进,形成景观平台将场地景观引入建筑中,形成生动、多样化的室内外空间。
场地北侧以两座高层建筑作为对于城市的展示面,面向盈港东路,同时也有效的定义了场地的边界,以打造内部独立的科研景观空间,与此同时,高层位于场地北侧,有效地把南侧预留给多层建筑。建筑由南向北,由低及高,充分地利用了场地的自然采光。场地主入口设置在北侧盈港东路及南侧佳采路,同时机动车流线被组织在东南两侧, 达到人车分流、动静有别的规划目的。
总平面图
场地内的多层建筑采用退台的形式,强调了建筑的方向性,即层层退进并朝向南北景观轴,同时,多层建筑二层的绿色花园平台,有效的将景观引入建筑中,相互呼应。
体量错动引入绿色办公
为了使整个建筑群更加生动,立面设计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南北两侧立面采用条形窗与实体墙结合的形式,使立面整体感更强,并提升窗墙比;在沿景观轴侧立面采用延续南北立面的建筑语言,形成窗景;在沿街侧采用均匀布置的竖向杆件与玻璃窗及实体面结合的形式,既避免了东西向日晒问题,同时也强化了建筑的体积感。
高层立面节点
立面材质分别为干挂石材、金属铝板及玻璃窗,通过不同的材料突出建筑体量感和纤细感,为园区内建筑提供多样化的立面。
为了满足科研办公的使用需求,保证建筑的使用效率,建筑设计中采用标准轴网模数,功能核置于建筑两侧,确保中试研发的大空间,大开敞的使用需求。整体设计强调简洁的设计语言,结合缜密的设计逻辑,以及严谨的空间模数,打造一级科研中试研究中心。
场地景观设计采用横向与纵向两条景观轴交叉的形式,并在交叉点场地中心形成中央景观花园,并在景观轴线端头放大,成为入口开放广场绿地,多点互动,形成多层次景观绿地;同时,建筑通过不同尺度的景观花园及环形道路结合,设置中心绿地与公共广场,提供步行和休憩区域。
利用与长方形建筑体量一致的方形景观元素,在大片自然绿地中作为特殊的景观元素点缀其中。方形元素根据不同的人体尺寸和不同空间活动尺度设计有供人休憩的座椅区、活动区、景观区以及漫步步道。通过连续的路径设计,引入一个漫步系统,为休闲提供多种可能性,提升整个园区的景观品质。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