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梳理和内部空间的重新规划,针对房子存在问题的修复和翻新,这些是该项目改造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怎样解决空间内部采光问题,在白天不开灯也能满足日常使用。直接的印象就是让光线进来多一些吧。
改造的房子实际上在一个双向斜坡的场地上,属于坡地住宅,建筑北立面在道路一侧,入口位于北向一楼 ,南向是内庭院,院子最南侧就是山坡高低差断面的挡土墙,内部空间由于南北两侧的采光面都很小,在白天的光线下都比较昏暗,从庭院到室内光线的明暗对比特别强烈,距离上一次装修的时间比较久,整个房子呈现比较老旧的状态,特别是建筑内庭院立面杂乱。
建筑立面梳理和内部空间的重新规划,针对房子存在问题的修复和翻新,这些是该项目改造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怎样解决空间内部采光问题,在白天不开灯也能满足日常使用。直接的印象就是让光线进来多一些吧。
▲日照光线示意图©静谧设计研究室
室内及外立面改造设计描述
1.外立面语言组织与处理方式
北向沿路立面剔除了原来的符号语言(装饰屋檐),最大程度减少光线的遮挡。窗户部分只做比例梳理与外窗台的处理,让窗户成为立面主要语言,扩大楼梯位置的采光窗洞,其实在设计初期这是不确定的因素,很有可能由于原始结构限制而达不到预设大小,需要现场勘查才能确认,设计的偶然性条件是设计过程的魅力所在,当偶然性实现的时候内心会非常激动。后期考虑经营切换模式增设了可开启和关闭的电动卷帘门,在开启卷帘的时候形成一个内凹的体块,既可以增加采光也可以消除立面的扁平化。采光窗洞上面设计了可以隐藏电机的屋檐,下雨的时候通过倾向屋檐可以把大部分雨水自然落到平台外边。
对原有入户门洞口做了扩大处理的同时取消内退入口平台的设置,为强化主入口在立面上的视觉效果,用折叠的形式做了不锈钢的门与外挂的挡水挑檐,由于过道看建筑都在侧边,为了能快速被辨认找到,在建筑侧墙增加发光侧招。在坡道视觉高度的窗户定制钢化防爆磨砂玻璃,既能提供室内通风,又保证了内部使用空间的隐私及安全。
单层面积小,客房需求多、造价限制的前提下,小体量空间尽可能排除单调复制营造多样变化,需要对各部分尺度关系与使用者进行沟通和梳理。
▲轴测图©静谧设计研究室
建筑的一层主要集成整个项目的公共活动区,住宿后勤部分和工作室区域。活动公区承载着住宿的餐区和接待,同时也兼顾工作室日常活动,为了适应多场景可置换的开放公共区域,公区除了吧台区块是固态的,其他都是活动布置空间,连接户外的移门可以实现最大程度打开。一楼前期设置了一间活动的双床房,实际可以根据一楼的功能拓展预留的独立空间。
▲由入口望向室内©稳摄影
▲一层空间概览©稳摄影
▲开放公共区域©稳摄影
建筑整体平面布局以下沉式露天庭院为中心,庭院占据了整个场地三分之一面积,庭院周边区域划分布置有厨房、茶室、工作室,公卫等相对独立功能空间。整体建筑沿路朝北向,建筑朝南的庭院更像一个能量收集器。位于围合空间中心是庭院下沉区域,与室内地坪高度通过环绕的坡道连接,多人的活动场景就可以把坡道的高差面作为座面来使用。
▲下沉式露天庭院©稳摄影
▲庭院周边区域©稳摄影
借助材质分割对比来做体块的拆分,方案强调南向的围合边界是一个非扁平化的立面,原有两侧辅助用房是黑色瓦片斜屋顶,没有使用功能且阻碍内部空间和庭院的联系,经过模型与现场勘测决定将原屋顶拆除,重新现浇楼面让二楼有更多户外空间,工作室楼面成为庭院的一部分,厨房顶面划为二层房间独立使用的露台。一层下沉庭院、坡道、二楼屋面两侧露台,三层外挑露台呈现多高差视角平台。如果说建筑是一座桥梁,建筑的不同高度的户外平台就像桥梁的台阶,与周边的人与景观产生感受关联。
▲户外区域示意©静谧设计研究室
二层和三层都是客房,基本拆分为南北朝向,北向房间以标准间为主,南向的客房配有不同形式的户外露台,希望每个房间都有一个观察这个城市的视角。
建筑南立面作为围合庭院的一个边界存在,拆除原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的钢架玻璃顶棚和不能融合的铁艺栏杆,二楼和三楼的立面更多倾向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质使用,以及线条感的金属扶手,减弱视觉的重量感,获得一种轻盈的立面感受。同时,三楼露台形状做了特殊处理,破坏平行界面,灰色金属扶手更像是一个旅行的记忆标注,这种做法是我们设计的一种惯用语言。
庭院的环绕坡道用低技的方式制作,现场采购材料 配置骨料 由现场泥工现浇成型,后期做了修边打磨处理,最后在防护剂处理表面。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