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4 12:45:18 {{ caseViews }} {{ caseCollects }}
设计亮点
室内设计师在处理私宅项目时,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杨克鹏提出了“好设计=在忠于客户与忠于自己间找平衡”的观点,通过详细沟通、深思熟虑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将设计的价值最大化。

2020年第一期 

以拍会友,强势回归了!

这一期因疫情影响活动在线上举办

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设计师的表达热情只增不减

我们邀请了各具特点的设计师:

文治国、奚媛媛、杨克鹏

,同台分享

常驻拍砖嘉宾:

金永生

,隔空拍砖

金牌主持人:

殷志伟

,hold住全场

新的一期

设计话题不设边界、思想不受束缚

我们热衷倾听设计共鸣,也欢迎发出质疑的声音

一千个设计师就有一千种设计观点

到底是一拍即合,还是众说纷纭?

现场实录,在此开启!

活动背景:

共合设成立五年时间,团队经过大量的探索、磨合,策划了一系列行业活动:比如,每月与业内外大咖深度交流的

“月末分享会”

;比如,针对服务C端客户的

“圈聊 ”

,还有供应商成长计划、设计师游学……收获诸多行业同仁的青睐,也取得了不小的反响。

而这一次,我们将焦点注目到设计师身上。

第一位分享嘉宾

杨克鹏 

分享观点:

好设计=在忠于客户与忠于自己间找平衡”

分享者语录:

·我们在做一个私宅项目时,会面临性格需求各异的客户,作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我们该如何面对?是把客户当上帝,还是忠于自己,做一个纯粹的设计?

我的答案是在忠于客户和忠于自己之间找一个平衡!

·我们做设计需要对自己的设计负责。要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用心思设计, 哪怕业主感觉不到,我们也要

用心做细节的地方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与业主详细沟通,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表达我们自己,一定要捕捉业主喜欢的那个点。因为,

我们的设计是给业主居住的

,只有进行这一步,我们才能实现我们喜欢,业主也喜欢的那个设计中的平衡点。

·更多的业主愿意参与到设计中,会有很多想法,关于所见,关于生活……但大多都是支零破碎的点,缺少整体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从专业视角,筛选、提炼、经过详细沟通,深思熟虑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将设计的价值最大化

△杨克鹏设计作品

拍砖者实说:

◆金永生:

·

我们所说的设计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价值是我们的价值、还是业主的价值、还是对于社会的价值?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谁为这个设计买单。

·我一直认为设计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行业肯定是有甲方的,那我们做的任何设计其实都是为甲方的需求做服务的,只不过我们是用我们这么多年的掌握的专业的水平去满足人家的需求。总之,

我们应该为设计买单的人去解决问题

一定是要站在客户的那一边

我们的中心点不能变: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是以这个点为核心展开设计,在我们满足这个点以后,产生的社会价值,我觉得这是一种

额外的奖赏

,但它不该成为我们做设计前的选择的条件。

·

设计师一定要清楚的就是我们的原点是什么,我们的终点在哪?我们当然需要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新的设计表达方式来

满足原点的需求

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满足那个圆点日益不断的需求。所以,我的意思是不需要平衡,

我们应该

完全站在客户那边,给自己留一点点就够了。

△杨克鹏设计作品

◆石海峰:

·本质上,室内设计、装修,都是形式,无非是搭一个虚拟的背景或空间。以前流行美式、地中海,现在开始流行小白墙,灰地砖,流行趋势一直在变化,但都是一个个虚幻的背景,然后通过咱们的手和工人的努力搬到这个空间,也许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就拆了。我觉得,

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业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体验他想要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不去成全人家? 

洪金山:

·满足最好的空间呈现,对甲方提出的需求给出超水平发挥,这样双方都能成全。

殷志伟:

·当我们在做家宅设计的时候,

我们既是设计师又是生活者

。这时候我们需要反问自己:在客户找到我们花了这笔设计费,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消费什么?他们可能更多是消费我们的经验和专业。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虽然,我们设计师设计不了客户的生活,但

我们能做的是

,把我们的专业能力做到最好。

杨克鹏回应:

·我赞同他们的观点,一定要源于客户,但我更想表达的是,我们在满足客户的基础之上,

把设计师应该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

△杨克鹏设计作品

第二位分享嘉宾

奚媛媛

分享观点:

设计应该是因地制宜的

分享者语录:

·我作为设计师,很多时候都会和客户做另一个层次的沟通。抛开外在的一切,我常常思考,我们做的这套设计是否能更有价值,更有前瞻性,更好地选材?因为我觉得,

做因地制宜的设计,而不止停留于光鲜外表。

△奚媛媛设计作品

·因地制宜的设计:如日本的美秀美术馆,她完全融入到当地环境中,

80%

的建筑都藏在地下,没有破坏周围的环境而是与自然完美地保持和谐。

耶路撒冷,这座千年古城,她不仅保留着古代宗教中心的历史风貌,也拥有着现代城市的活力……我们虽然不是建筑师,但是我们可以

把房子设计成家

,这是我一直以来做设计师的初衷。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应该是因地制宜的,并且因地制宜地去做更好的设计,同时与甲方一起去提高设计的共识:

尊重常识

,不被幻想和妄念所困;

尊重专业

,设计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做能够改变状况的设计师,能够做,必须做!

拍砖者实说:

◆金永生:

·很多当代的建筑师,在考虑设计维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

在地化

。让一个建筑“长”在当地,一定要保证其与当地的环境、文化、物料融合在一起。但是这是绝对吗?我觉得不是,这只是大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考量时的标志。比如在北京的很多先锋性的建筑,大多都不算是在地化,他们就是把最先进、最好的、最美的建筑想法放到了城市之中。

·我们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掌握的可运用的资源也是不同的,室内设计师比建筑师更难实现“因地制宜的设计”,而且我

室内设计师的“地”指的可能不是环境,而是人

居住在空间里的人。私宅设计,无论是别墅还是公寓,实质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盒子,“

地化

”已经被弱化了。

·

我想表达的是

:第一,因地制宜不是绝对的。第二,因地制宜的“地”与环境的关系很弱,与人的关系很强。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它可以包容各种设计的共存。

张海峰:

·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表达了桃花源记的感觉,很有东方意境,但在巴黎卢浮宫广场设计玻璃金字塔时,则和原本的建筑环境风格,毫不相同。

孤独图书馆

阿那亚礼堂

,就是对当地环境、文化的一种影响,颠覆了我们印象当中的理解。所谓因地制宜,这个面是比较宽泛的。

有的设计是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环境,有的则是通过设计,改变当地环境,树立新的地标

奚媛媛回应:

·因地制宜,不光是指,设计要融入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还包括就地取材,整体地做一个适合这个项目的设计。总而言之,

因地制宜就是做最适合的设计

△奚媛媛设计作品

第三位分享嘉宾

文治国

分享观点:

“让设计变成纯粹的自己

分享者语录:

·

这是一个信息发展飞快的社会,一方面我们因此享受许多便利,另一方面,它让我们也变得不愿意思考、探索、发掘,丧失了很多创造能力。

·在我们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会不由自主得养成很模式化的工作习惯,于是我们的方案变得相似度非常高。我们虽然跑的很快,但是可能方向跑错了,

我想摆脱这种状态

·四十岁,是我们大多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变得世故圆滑。

所以,

我要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去做设计。每当我在做设计的时候,我要想一想,我要怎么做、做一个怎样的空间,它的精神核心应该如何树立

……不破不立,

只有把自己推翻才能找到一个新的自己

△文治国设计作品

·去年,在我四十二岁的时候,我做了三个项目,起了三个名字:一、

去澡堂喝咖啡

;二、

一条长廊串起人与空间的交互

;三、

用斜线打破传统陈列方式

这三个案子都是用空间表达了我的设计情绪——

纯粹的自己

,不是固执的自我,而是真实的我,将我的情绪融入到整个设计的表达中。

·

我觉得空间给人带来的思考,远远大于所谓的装饰品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这几年大家都很注重设计的完整性,我认为注重这些会导致我们都在做道具化摆拍的设计,似乎大家找到了一种设计的方法和捷径,其实这样的设计,从未打动我。我需要的设计可能就是朝一个不同的方向去前行。

文治国

设计作品

·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

我不觉得合乎情理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

,它肯定很安全,但它一定会变得很平庸。可能,

我做的东西是冒险的,但我愿意去挑战和尝试

。我对设计的好坏判断标准就是,如果它的空间打动了我,就是一个好设计。这也是我未来的方向,我会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好像一直都在垂直领域自嗨,我们一直没有破掉自己,我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我希望新的一年,大家有意识地破掉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有创造力!

拍砖者实说:

◆金永生:

·老文(文治国)的设计从并不是从近几年开始改变的,而是在我刚认识他的时候,就发现他的设计与主流不同,在当时那个时代,文老师就开始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看法。

·老文的

设计逻辑很强

,底子是特别工整内敛的底子,在这个底子上他要把自己的经历、感受放到其中,增加不平衡、不对称、戏剧性的元素。

·

自我

,设计师只能把其当成工具,而不能作为优秀设计师的标签

。很多年轻设计师就会因为自我而走向另外一条不归路,那条路就是打破了设计和艺术的界限。设计永远是对外的

for you

,艺术一定是对自己的,这个界限如果把握不好,设计师会搞不清自己的身份,走入歧途。

·分享一个故事,有一次,谢天问季裕棠: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现在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季裕棠说:“

把设计做得好用,对于我来说还是最难的事

。”

·我们的设计在经历了“

好看

”、“

可悟

”的阶段后,还是要

回到“

好用

的原点

上去。

·室内设计师在中国发展的二十年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二十年,这时候需要去琢磨:我们是不是走的太过了,迈得太快了?我们这个行业是怎么一回事……

殷志伟:

·文老师

已经慢慢找到自己方向,他的主题是:让设计变成纯粹的自己。而实际上,我们走过十多二十年的设计之路后,我们一直在找寻自己、找寻自己的内心和初衷。而

设计师最难的就是找寻自我。

·我看了文老师三个案子,发现他都尽量地使用减法,用很简单的材质、颜色去塑造空间。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比如那个

ZAO

堂,

它是有情感的,它能把人带入到一种语境中

……

·老文的设计正如其人,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很ROCK,

自由、奔放、纯粹

。我希望他继续走下去,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他也不必去听,就让

设计变成纯粹的自己

李俊:

·我认为好的商业设计, 第一、要带来好的设计辨识度。第二,通过设计塑造空间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产生的一系列红利效应。

·我很建议我们的小伙伴,

未来多尝试做商业空间

,因为做商业设计和私宅设计,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多元化的设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文治国

设计作品

以上是第五期“以拍会友”的精彩实录

新的一年,以拍会友继续启程

把焦点更多地投向热爱设计的青年设计师

线上线下,为他们打开对话的平台

不只评判单部作品的优劣

而努力去思考自己与他人、与行业、与时代的关系

让设计师在这里

通过他者的声音

发现更好的自己

共合学设|第一期 以拍会友 精彩回顾

共合学设|第二期 以拍会友 精彩回顾

共合学设|第三期 以拍会友 精彩回顾

共合学设|第四期 以拍会友 精彩回顾

关注 共合学设 订阅号

了解更多课程讯息

{{item.text_origin}}

以拍会友 | 设计师如何在忠于客户与忠于自己间找平衡?
没有更多了
相关推荐
{{searchCollectStatus("6pOPj1a4kvMnyV7zye0wbl30Lx7WKA5m",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匈牙利国家体育中心 | 融合自然与运动的现代设计
预览
{{searchData("6pOPj1a4kvMnyV7zye0wbl30Lx7WKA5m").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6pOPj1a4kvMnyV7zye0wbl30Lx7WKA5m").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l09qnbyL7QZAKXP9W1eBr28GPzpmRojY",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上海西岸漩心Orbit | 轻盈飘逸的“丝带”建筑
预览
{{searchData("l09qnbyL7QZAKXP9W1eBr28GPzpmRojY").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l09qnbyL7QZAKXP9W1eBr28GPzpmRojY").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RNz4bjKenr8M6XbzLKAXdAJE190p2l5P",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Centro cívico en Roldán
预览
{{searchData("RNz4bjKenr8M6XbzLKAXdAJE190p2l5P").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RNz4bjKenr8M6XbzLKAXdAJE190p2l5P").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RNGDpmvr60aLX6r5PxXljyzx42qMd3W",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FLOW心流所》 | 超级有米建筑事务所打造的城市心灵栖息地
预览
{{searchData("YRNGDpmvr60aLX6r5PxXljyzx42qMd3W").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RNGDpmvr60aLX6r5PxXljyzx42qMd3W").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pndN7EjgDm50GX8eOvGB1xPr3eY428yZ",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重塑境语艺情 | 科林斯神庙的现代演绎
预览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eOvGB1xPr3eY428yZ").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eOvGB1xPr3eY428yZ").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pndN7EjgDm50GX8eJAOB1xPr3eY428yZ",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Krushi Bhawan行政中心,印度 / Studio Lotus
预览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eJAOB1xPr3eY428yZ").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eJAOB1xPr3eY428yZ").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KMgleJzOZr5o3X15J5AXjdL0xqanb82N",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Distrito cultural de Sanya
预览
{{searchData("KMgleJzOZr5o3X15J5AXjdL0xqanb82N").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KMgleJzOZr5o3X15J5AXjdL0xqanb82N").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rQ02qeEdPL7ZkVqm7WkV1yJ8DW5349ja",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潍坊风之广场 | 多维空间与市民生活的融合
预览
{{searchData("rQ02qeEdPL7ZkVqm7WkV1yJ8DW5349ja").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rQ02qeEdPL7ZkVqm7WkV1yJ8DW5349ja").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KMgleJzOZr5o3X15JqEXjdL0xqanb82N",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外滩大会·科技展览|进入未来之城·沉浸式感受科技脉动
预览
{{searchData("KMgleJzOZr5o3X15JqEXjdL0xqanb82N").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KMgleJzOZr5o3X15JqEXjdL0xqanb82N").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Qle47AM89amNKBRl7p1VxLvZE5RkPgjW",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新方舟》装置,丹麦 / Tideland Studio + Rumgehør
预览
{{searchData("Qle47AM89amNKBRl7p1VxLvZE5RkPgjW").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Qle47AM89amNKBRl7p1VxLvZE5RkPgjW").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bgj8oy1PEZ346XO6dnWVdRGvQL90MlWn",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青岛灰螺国际艺术展厅设计 | 3DMAX2022、Corona9.0、Photoshop 2020的完美结合
预览
{{searchData("bgj8oy1PEZ346XO6dnWVdRGvQL90MlWn").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bgj8oy1PEZ346XO6dnWVdRGvQL90MlWn").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jP4YxLk7NeaOEBNPzRoVRmgZb9z61WGJ",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反转围墙》装置,美国 / Alsar Atelier + Oscar Zamora + Karim Saleh Studio (KSS) + Pietro Mendonca
预览
{{searchData("jP4YxLk7NeaOEBNPzRoVRmgZb9z61WGJ").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jP4YxLk7NeaOEBNPzRoVRmgZb9z61WGJ").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