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10位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亲自抬棺,厚葬于科学巨匠牛顿身旁。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是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Birds, any of the more than 10,400 living species unique in having feather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all other animals.
所有10400种鸟都有独特的羽毛,这是鸟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神创论与进化论之辩
茏腾生态馆
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种演化都是缓慢渐进的过程,那么在有先后关系的物种之间,就必然存在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以此类推,鸟类的羽毛也应该是从无到有逐渐演化而来。可是为什么自然界没看到有其他物种长有类似的羽毛结构的呢?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时,古生物学家尚未发现与鸟类相关的过渡性化石,此时,神创论支持者与进化论支持者就开始了进化论诞生以来的第一轮争论。
神创论
支持者
宇宙外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不像达尔文说的,能变来变去。
那为什么会有物种灭绝呢,上帝创造了万物,为什么还要灭绝他呢,不是过于残忍吗?
进化论
支持者
始祖鸟的发现
茏腾生态馆
德国索伦霍芬,一个以出产大量精美的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小镇,是古生物学家的乐园。1861年,也就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一个叫做冯·迈耶(始祖鸟化石发现者)的幸运儿,在这附近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动物化石标本,咋一看上去很像鸟,因为他有翅膀和羽毛,但是翅膀末端的发达爪子,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是爬行类动物的特征,这说明,这是一只带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型的鸟,这个化石就是始祖鸟。
这个化石,成了达尔文和支持进化论者的宝贝,这意味着鸟类很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但是始祖鸟化石的出现,还是没能彻底解决鸟类起源的问题,爬行类动物也有很多种类,比如人们常见的蛇、龟、蜥蜴、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那始祖鸟究竟是哪一类演化而来的呢?
▲始祖鸟化石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受火鸡腿的启发,将始祖鸟的化石与兽脚类恐龙的后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相同的特征竟然有35处,因此,他认为,35处的相同绝对不是巧合,足以证明,鸟类和恐龙具有亲缘关系。但在当时,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鸟类与兽脚类恐龙后腿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而鸟类与兽脚类恐龙都是两足站立,因而在后腿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稀奇。随后在1926年,丹麦赫尔曼在一本名为《鸟类起源》的专著中提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槽齿类的学说;1970年,又有学者提出,鸟类起源于假鳄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鸟类起源学说,都未能找到化石证据。
▲水鸟(作者拍摄)
中华龙鸟的发现
茏腾生态馆
直到1996年,当时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写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块具有恐龙和鸟类特征的化石。
化石的动物形体很小,骨架只有一米左右,嘴里有粗壮的牙齿,尾椎很长,明显是一只小型恐龙,但是这只恐龙身上存在未分化的“原始羽毛”,因此季强认为,这是一只恐龙与鸟的过渡类型,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并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化石
在当初中国古生物界中,几乎没人接受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毫无疑问,季强遭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科学家人为,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晚期,距今2.25亿年,这一时期,大陆解体分裂,向着今天的位置移动,到了侏罗纪早期,板块的移动开始稳定,食肉的兽脚类恐龙非常多,此时他们有着优越的生存环境,没有必要进化成鸟。
▲
中华龙鸟
复原图
原始祖鸟的发现
茏腾生态馆
1997年年初,季强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地,中国辽西,他找到了另一块小型食肉性恐龙的化石,但这个化石的尾巴,覆盖着明显的羽毛,几乎与现代鸟类的尾羽一致。经分析,这个化石所处的地层与中华龙鸟一致,也就是说,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不止有一种小型食肉恐龙长有羽毛,这个化石被命名为“原始祖鸟”,
然而,大部分人依旧不支持季强的结论。
▲原始祖鸟化石
尾羽鸟的发现
茏腾生态馆
1998年,在辽西水库边,他又发现了一块化石,这块化石,被命名“尾羽鸟”。化石是一只长着牙齿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个动物不仅有体羽,前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羽毛,尾巴上也有长长的尾羽,可以像扇子一样打开。这些羽毛有明显的羽轴,而且也有羽片,和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虽然这些羽毛还不足以支撑它飞翔,但是可以确定,正在向飞行进化。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和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刊登了季强发现尾羽鸟的文章,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次年,美国召开了一场鸟类起源学说讨论会,500多位科学家中的大部分人认为,这三块化石有力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以来,演化科学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尾羽鸟
化石
从恐龙到鸟类
茏腾生态馆
简单原始的羽毛,不是为了飞行,而是为了保温,随后才产生了不同功能的羽毛。
一亿多年前,恐龙在经历了侏罗纪的繁盛,却无法适应白垩纪气温的剧烈变化。此时,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使得昔日霸主恐龙的开始缺乏食物。
其中的一支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了生存下去,开始了进化,原本裸露的皮肤开始发育出了原始的羽毛,成为能够保持体温的动物,度过了后来漫长的冰期。
在接下来的数十万年里,这些恐龙的羽毛的一部分羽毛功能继续进化,不仅能保暖,而且为了吸引异性,争夺交配权,羽毛变得越来越绚烂漂亮。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小型恐龙开始捕食小型昆虫和小动物,变得越来越轻盈且敏捷,身上的羽毛继续进化,直到有一天,他们张开了羽翼,开始滑翔,最终翱翔在空中。
直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天,一场恐怖的灾难席卷了全球,大多数的生物被掩盖在地下,而会飞的小型恐龙们躲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鸟类,而未躲过灾难的小型恐龙,则被埋藏在地下,成为恐龙进化为鸟类进化的化石证据。
▲白头鹎
(作者拍摄
)
▲夜鹭(作者拍摄)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总会出现鸟类的倩影,它们能翱翔于天际,跃于林中,甚至能潜游水下。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起源于恐龙,携带了比人类更久远的生命信息,它们为自然世界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鸟类的演化历程让我们对于生命演化的问题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能理解人与自然以及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茏腾会一直坚持自然教育科普,牢记我们的使命——“
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更多的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倾听自然,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
生态规划事业部-曾秀丹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茏腾一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初心,致力于自然生态保护与利用。很多涉及自然保护地、植被群落、动植物栖息地等项目,都依附当地自然演变规律,在不破坏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工作中观察和阅读自然背后的故事,记录自然的美丽、智慧与奇妙。
【茏腾生态馆】
,记录茏腾人对大自然的感悟,通过讲解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知识,传播保护动植物和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理念。
往期回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