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16号创意文化产业园位于北京板桥南巷的胡同里,项目主要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使用。原为北京最早的自行车组装厂,且处于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正对面,曾是Chairman Mao 形象的主要制作地之一,所以,这是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文化记忆与历史精神的演变的空间。
“建筑有阴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延自然的规律,让空间随之流动。”设计师王大泉擅长将历史感以现代手法呈现,即传统当代化。
建筑表皮采用法国高纤维水泥,并使用风洞式的参数化设计,这是国内首次使用该技术的建筑,曾被誉为世界知名十大透明建筑表皮。形态如被风吹动,与大自然相融,坚硬的水泥仿佛在这一瞬间变得柔软。
白天通过日光内部呈现光影效果,对外则是镂空的装置。夜晚则相反,设计师还希望它如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形成胡同里边的有特点的、唯一性的空间。
至夜间,以胡同里的人民美术印刷厂为源点镜像拉伸投影,便形成新的建筑空间,设计师王大泉在保留局部原有结构上叠加新的结构次元,使新老建筑体有机融合,回归人文环境,并与自然相链接,城市与建筑便得以为之延续。
“板桥16号”篆刻于金属铁板上,以材质呼应“印刷厂”,设计师有意将门牌设计为板桥体,有谐音、意向之意,门牌与门的开合之间,互相嵌入,看似无形,实则兼容百态,传统文化即使不显山水,却也掷地有声,生生有力。
矗立于建筑面前,MaoHaus头像隐隐浮现,其艺术表达是对基地历史文脉的延续。不由得心生震撼,石灰质感的外表面轻盈、柔软、光影斑驳,流动间,如漂浮的丝绸,似乎可随风起舞,却又彰显着自己的独有的姿态与个性、坚实与果敢,这种真实的矛盾感创造出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紧抓眼球的同时也是对大自然最好的致敬。
胡 同 之 光
因入口朝北,很难有日照进入,为了将自然光线有效的导入到室内,东西朝向的外立面上做了滤光处理,将日光映射在留白的墙面上,带动空间韵律,形成新的设计语言,光影流转,变化万千。
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把生活中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再加工提炼,达到自我表现的过程。设计师将景观置于墙面,借以弥补胡同中植物稀缺的现象,似将花园嵌入室内,充满生命的朝气与活力,并以此形成新的微缩景观。
一楼为美术馆,除此之外,还包括会客休憩区,吧台区和办公区,层层递进。
胡同的附近独留一棵树,成为此地极珍贵的存在,房子便依此而建。设计师借“景”成为院子优渥的独享,树木积极顽强的生命力与胡同的日益更新相辅相承,它的生长伴随着胡同的历史的蜕变,新与旧、历史与现代便在此上映。
玻璃幕墙外,郁郁葱葱的树木遒劲有力,作为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迎接着不同时刻的太阳映射、季节的转换、阴晴雨雪,适应着不同的音节,进而转化进室内的交响节奏。
休憩区既有现代的黑、白色的强烈对比,又有木质的清新质朴。设计师将不同元素、不同时代相融相生,重新诠释历史遗留的古韵。
美术馆内现展有艺术家的作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转换、探索。以艺术形式结识内部存在的秩序,而不仅仅是表达诉说。
胡 同 之 声
艺术的创作基于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似乎又是一种顿悟的瞬间性直觉,形成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空间创作亦如是。
至二层,树枝雕塑艺术品首入眼帘,将树枝化为红色,成为空间吸睛的一笔,颜色的对比成为具象与意象的界限转换,具象则闻声声鸟啼,意向则寓生命不息。
走廊蜿蜒绵长,途径日式枯山水小景,立于一隅,不觉枯味,普洱茶砖与雕刻版相衔接共同构成一扇门,虽处于走廊之中,移步易景间,回味无穷。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会客区域明朗开阔,右侧为用餐区,餐桌垂直上方以鸟形灯具作为艺术家原创作品,功能之外,艺术为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鸟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鸟鸣与幽静之间将情绪带入,浮想联翩。将艺术品置于此处,反衬鸟愈鸣,胡同愈静,进而延伸至胡同树木丛生的繁盛意向。
空间是背景,亦是载体,艺术品是灵魂,以艺术品匹配空间的气质、确定空间的个性。尽头两幅红蓝艺术品极具视觉张力,随之转换心情。
就如这个景观桌台,自成一景。设计师从泰国偶得,将其置于此,独享“天然去雕饰”的美感。饮茶、赏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我们最大的保留原有的结构,而不过度去强调装饰主义,做一个因地制宜以退为进的光影空间。”设计师说到。
白纱似天幕垂下,似透非透如半掩的美人般,将主会客厅隔开,同样的,设计师用极简的材质贯穿空间,灰色的沙发、不同灰色阶的石质背景墙,冷冽之气将外界的烟火气息隔绝开来。
沿窗一侧独享视觉美景的便是茶吧,于雅静之处,细啜慢饮,重拾文人的文化礼序。窗外微风习习,枝叶摇曳生姿,不知不觉间,漫入室内,不知是此景引人注目,还是此情更值得被留意。
“一切艺术的升华都来自于生活”,正如设计师所言,胡同的变化印证着时代的变迁。但无论时代如何转换,这里的真实生活的人情味是我们的可追溯的根源所在。
以光影关系链接空间,将自然最大化的引入室内,三层室内的植物与天窗相接,日光倾泄而下,同时与假山石景相呼应,山水共生,空间互融。
此外,整个项目还包含一个日式的餐厅,设计师以极简的木色、白色作为空间的主色调,柔和、静谧,以细腻的肌理渲染空间氛围,氤氲出一股日式阴翳之美。
白天日光透过表皮缝隙洒落室内,夜晚灯光则由缝隙映射而出,形成新的视觉感官,此时,建筑成为最好的依存,就如我们所说,他们只是在某个时刻定格,其余时间同在,是彼此的现在与未来。
胡同就如传统与现代的连续实体,在形式语言与思想观念不再固步传统。气、光、声组成了建筑本身,建筑本身表现出它的当代价值与时代主体。
△3F 平面图
△2F 平面图
△1F 平面图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板桥16号文化空间
设计公司:北京天作空间装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主创建筑师:王大泉(中国)
辅助设计师:白元皓,安红艳(中国)
灯光照明顾问:朱海燕(中国)
建筑装置:Martin Miller(美国)、郑默(中国)
艺术品顾问:JuLie/Lvan(西班牙)
刘家华(中国)、吕美(美国)
花艺顾问:Gleason Chu(中国)
摄影师:夏至(中国)、史云峰(中国)
品牌供应商:
家具:意述家Baxter,CASSINA(意大利)
半木(中国)、木美(中国)、汉资(中国)
门窗:VMS威卢克斯智能天窗系统(丹麦)
卫浴:TOTO(日本)恩仕(瑞士)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