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
春夏秋冬,晨昏昼夜
建筑的简洁,将来被茂密的自然包围,融为一体
如山水绘画看空间
设想是夜晚去看外形
还有四时,风雨,阴睛
这是大地长出来的建筑,是有生命的
如宋画,山外观山,远山讲气势
中部是内山,是自然连绵体的切面,安祥沉静一点
“凡画全景者,山重叠覆压,咫尺重深,以近知远”
1
<< 滑动查看更多 >>
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1
设计团队根据宋人山水画清远高旷的意境,从中提炼出“凡画全景者,山重叠覆压,咫尺重深,以近次远”的设计理念,衍生塑造了棠美术馆这座建筑。
1
为的是体现宋人对山水自然与人生的彻悟和文化生活的情怀,亦是寻回一种诗情画意生活的需要,创造出一座能够为东莞这座城市注入深厚文化内涵的公共建筑艺术作品。
▲ 项目改造前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工业产区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是广东省的重要枢纽和外贸口岸,号称“世界工厂”。
美术馆前身是东莞市温塘社区的一个国营陶瓷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生产盘类、钵类、缸类等日用瓷。陶瓷厂于2000年左右关停,创始人在2005年通过法院拍卖的途径,将陶瓷厂拍卖回,作为物业投资。美术馆现有的旧屋或厂房建设于1991至1995年间,目前通过部分技术加固,使建筑物能正常使用并通过建筑安全等相关部门验收。
<< 滑动查看更多 >>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随着自然变化,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棠美术馆采用了宋式山水画山石自然排列方式,充分体现设计理念,把对山水自然与人生领悟融入到建筑当中,就犹如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起来的一座小山,是有生命的。
设计团队以“如何打造出一幅宋式山水画”这一设计需求为出发点,重新思考了艺术空间的可能形态。借助定制的黑色冲孔金属网,构成建筑体的幕墙结构,以幕墙的黑,房屋的白来构成建筑的主色基调。
为了保持展厅空间的完整性,钢网结构和建筑体之间保留了一定的空间,或形成供人行走的廊道。这种做法使得美术馆超越了寻常的白色方盒子的空间形态,为艺术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布置和展示方式。
面对沿街房屋的分毫必争,设计团队选择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以退为进地去探寻建筑的空间和尺度。
入口被隐退和减弱,庭院空间也被空出,将整个重心留给了建筑,重构立面、加建体量等。屋顶的“存在”也被重新定义,原本生硬的方体房屋通过幕墙的重构,和近处的湖面形成一幅全新的宋式画卷。
园内绿地上的巨石,与周围的幕墙形成空间的呼应,建立起场所中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场景中点缀的白色“月牙石”座台,以本原的方式述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更温暖的语言描绘出生活化的美好场景,让到访者能在城市中觅得一处宁静。
多面围合的“虚实结合”的矮墙,加上黑松的背景,独特的场所空间,让城市的繁杂归于宁静,以林为伴,洗尽铅华。
通过对宋式山水图的进一步解读,美术馆更注重将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观相融合,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蕴藉,极大地增强了园林的赏玩情趣。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景观设计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采用独特的虚实结合的空间处理手法,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并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
设计规模:8,040㎡
设计内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艺术陈设设计
设计团队:林学明、李思露、肖莺、王瑞滨、陈俊杰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