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园林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及2020年年会暨岭南园林论坛在惠州圆满举行。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李青作为学会副理事长担任论坛主持人,第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珠海分院副院长许哲瑶受邀作报告。
报告阐述了横琴村居的发展历程和横琴社区花园的相关实践,总结了基于地方创生村居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法,研究内容涵盖了文化存留、环境艺术和园林生态等方面,为城市新区的村居更新提供借鉴。
城与村和谐之美
“
引言:
横琴村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与村的发展都面临着剧烈的变化,地方文化流失,自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在村居中愈加凸显。就横琴而言,随着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昔日的渔村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沿的国际休闲旅游岛,横琴村居应如何融入发展,实现城市新区与村居的和谐共荣?如何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享受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有限的城市用地与被挤压的村居人居环境,如何在平衡中实现共同发展?
从上述问题出发,我们开展了全方位的社区花园营造实践,包括和学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城与村和谐之美”工作营——珠海首个政府、粤澳两地院校、设计院、企业等两地多方共同参与的以村居人居环境营造为主题的活动。村居周边环境景观提升设计项目以及村居微改造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基于“地方创生”的理念,通过环境艺术营造的手法,从生活、空间、艺术三个方面,强化地域景观的文化特色,探索一种村居更新往城镇化发展的方法,为村居编制地方文化复兴的新愿景。
以横琴下村为例,村居的南洋风格建筑和依山傍水的自然本地条件,以及日渐成熟的商业氛围,都是公共艺术街区的孵化土壤。因此提出在村内商业街打造一个“沉浸式体验”的公共空间,将科技、艺术融入生活与自然,让艺术点亮生活。
横琴下村案例:“沉浸式体验”的公共空间
(左滑查看更多)
园林植物不仅增加了村居的绿量,调节村居环境小气候,还把村居生活与绿色生态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选用园林植物,采用“见缝插绿”的方式,突出村居特色。我们用轻微的方式介入,以样板作为试点,以点的形式开启社区花园营建,鼓励村民主动改善宅前屋后的环境。
横琴下村案例:村居生活与绿色生态融为一体
(左滑查看更多)
山水田园是村居肌理的一部分,过去是体现农业生产与居住的共生关系,现在是一种寄托乡愁,“种豆南山下”的乡土生活愿望。我们充分尊重这一需求,通过梳理田园与村居建筑边界的有机关系,成为未来发展的逻辑和容许成长的模式,并利用这种发展策略发展邻里空间、“市民农场”,激发新的产业发展。
村里古井、旧建筑倒塌遗留的麻石柱子、百年“风水树”等“片言只语”的历史遗存,凝结了集体的历史记忆,我们对其进行重新赋能,激活“文化基因”,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带叙事意义的公共空间,让原居民、新移民和游客能共同享用,营造出友好互动的人居环境。
横琴下村案例:田园与村居建筑边界的融合
(左滑查看更多)
在城与村的社会发展中,城村和谐之美呼吁风景园林师们参与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村居环境艺术营建除了要“内修”——依托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完善理论研究,还要“外联”——联动学校、社区和主管部门,以科学研究和实践为导向,多专业、多领域通力协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