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正式启用。该楼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和设计六院共同设计完成。综合楼设有近200张研究型病床,将用于临床转化研究,致力于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技术、诊断试剂在临床的应用实践;同时配套有精准医学检测、精准成像评价、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和制备平台,为临床转化的精准决策、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撑。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是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继上海后全国第二个启用的转化医学国家级大设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电信路5号玉华村,用地紧张,占地面积9323.89㎡。周边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较大,用地西侧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业务区仅以电信路相隔,南北侧临玉华村规划道路。加之不规则的用地形态、规划退距、日照间隔以及世界一流功能流程要求和设施设备安装条件,设计需要在极其受限的情况下,用精细化的“嵌入式”手法完成城市局部空间和建筑形态的建构。
四川大学转化医学综合楼项目设计以流程形态一体化为核心,提出了平台先进、资源共享、形态和谐的设计理念。以综合性的建筑技术完成转化医学综合楼内先进的科研平台的对应性要求;以不影响城市交通的跨街连廊作为转化医学综合楼和主业务区之间的人力物资的快捷通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度、共享度;以华西主业务区的建筑肌理为设计语汇,使得建成后的转化医学综合楼与华西医院主业务区联系便捷、功能联动、形式统一,成为和谐有机的城市建筑群落。
△ 实景航拍图
作为全功能集成,全方位开放共享,一站式拎包入驻的创新型临床试验研究平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具有丰富临床与研究经验的专职研究医生21人,专用研究病床187张,ICU标准抢救病房4间。该平台集成临床研究病房、随访中心、受试者研究资料集成管理、临床检验、内镜、影像、病理等功能于一体。
本项目中的临床评价实验病床又分为临床I期、 II期和III期,I期为健康的受试志愿者, II、III期为受试患者,针对患者健康程度、受试状态、生活规律对应性的设置了侧重点不同的病房空间形态。
I期病房更为生活化,具有更大的公共生活空间以满足健康志愿者在受试期间的生活起居的需要。因此房间多为单间和双人间,充分考虑受试者的个人隐私和舒适。在公共区域设置有受试者的活动区和就餐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区与实验区完全分开,最大限度的营造温馨的环境。II、III期病房讲究医疗效率,病房区、实验区、治疗区和医护区分区明确。设置有集中的受试者接待与活动室,保证一定的生活舒适性。在满足基本生活空间的情况下设置更多患者诊疗功能,因此房间的设置以最大限度的提供医疗资源为前提,多为三人间。在建筑顶层更设计有应对血液疾病的百级层流病房。
转化医学综合楼以生物治疗的转化医学为核心功能,许多实验室均与制药制剂相关,例如精准影像中心的回旋加速器区域、生物治疗制剂规模化制备模块等均按照GMP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精准成像中心是国际上少数集成人体7T磁共振,脑磁图,PET-MRI等一流设备的临床影像研究中心。中心包括精神影像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子影像转化研究、磁共振物理研发、核医学靶向药物的临床研发转化等几大研究方向。
生物制剂规模化制备中心中心占地2900余平米,拥有10个细胞制备车间,7个质量检测平台及5个研发实验室。配备多条目前最先进的全自动、全密闭式细胞制剂生产线,细胞制备核心区域环境达B+A级别,并按照国内外最新行业标准及发展趋势,耗资1.6亿人民币配备了先进的全自动细胞处理工作站、全密封式C+隔离器、大规模细胞提取及纯化系统、无液氮冷冻系统、流式细胞分选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细胞生产、存储和检验设备,达国内领先水平,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细胞研究及应用基地。
应对高标准实验室要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各类需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实验室空间的模块化布局,可持续发展。更结合分布均匀的交通核心筒,设置3个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的超大竖向管井服务各楼层,以满足未来实验室提高标准或扩大规模的可能性。实验室地面设置可开启的管沟,布置有供实验设备上下水和电力接驳的端口,既满足设备设施扩展要求又能展现出开敞简洁的实验室空间效果。
△ 实验室实景图,地面设置可开启的管沟
△ 预留轨道小车的跨街连廊
△ 入口大厅实景图
△ 二层等候大厅实景图
△ 餐厅实景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