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由ZOE建筑事务所&IPPR设计的大兴区西红门医院新址正式投入使用。无论从医院的功能定位上,还是从建筑设计上都是对社区医院的再定义,让人们重新认识身边的社区医院。
西红门医院新址位于老院区北侧,西侧欣荣北大街是主要的出入口和展示面。为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就诊需求,设有全科、外科、妇科、急诊急救、中医、康复、体检、口腔、五官、预防保健、妇儿保健、医技科室等29个科室。该项目也是西红门镇唯一一家集医疗、健康体检、公共卫生和院前急救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级甲等综合性公立性医院。
由于场地和规模的限制,新院区楼体呈回字型,包括主楼4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从医患双方的体验入手,将原本分离的门诊、急诊、住院与医技重新组合,实现资源共享与流线高效。
首层布置与患者最密切的全科门诊、急诊、妇科、医技等科室,方便患者就医。同时发热门诊设有独立的出入口。二层为康复训练、模拟教学、手术室及内科病房。三层为中医、五官科、预防保健及体检中心。四层为口腔科、信息中心及医院办公用房。
作为流线最为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往往如机器般冰冷。而我们希望通过人性化处理来消解医院与患者的距离感。
综合考量内部功能、光照通风、绿色节能、综合造价、周边建筑等因素,建筑不同方向、不同部位采用差异化处理,在各因素之间取得平衡。
西侧是建筑的主要沿街面,由于是山墙面,内部是办公以及治疗用房,为减少城市噪音的影响,不宜做大面积玻璃幕。同时避免进入医院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兼顾绿色节能方面的考虑,设置了木色遮阳格栅。格栅过滤了西边直晒的阳光,使室内环境更舒适。暖色木格栅的截面尺寸和间距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与模拟,极富韵律感,赋予了医院与众不同的性格。
东面、南面和北面利用白与灰、冷与暖的对比,开成简洁大气的立面。窗户和灰色的窗间墙体形成连续的带形界面,通过窗墙比例的调整,满足内部分隔和节能的同时,也保证了立面的整体效果。
对于阳光需求大的病房及科室,尽量在南侧布置。同时设置水平遮阳,以减少夏季太阳的直射,最大限度增加室内的舒适性。
主入口大雨棚突出了入口空间,雨棚前端微微上扬,沉稳中又带有动感,使建筑显得亲近了许多。结合造型,雨棚上开了几方天窗,光线斜射下来,大大减小了压抑感,多了一些灵动…..
入口大堂采用挑空设计,光线充足,纯白色的空间点缀些许绿植,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共享开放空间。
建筑中间设置阳光内院贯穿一层到四层,将整个医院的公共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主要的功能、水平交通、垂直交通等都围绕大堂及内院展开,开成连续高效的就医动线。加之各楼层各区域均匀设置的分诊台、自助挂号缴费机等,尽可能减少患者在挂号、诊室、检查间往返奔波的可能。以简洁清晰的流线服务于病患的同时,也保证诊室、病房及公共空间具有适宜自然采光。
在这里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使空间富有生机与活力。医院不再与疾病和恐惧相连,而是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疗愈之所。
社区医院承担着常见病诊疗、卫生防疫、日常保健、计生服务、健康教育、康复等“六位一体”的服务。我们认为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社区医院承担的康养的功能会日趋明显。然而由于多数社区医院给人以设施落后、水平不高的印象,很多市民还是不放心求助身边社区医院,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各大医院仍然是人满为患。
这次社区医院的设计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社会问题的一次深入思考。落实新医改的“分级治疗,双向转诊”,从而减轻大医院的医疗压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改变对社区医院的印象,使社区医院受到大家的欢迎。
项目地点:北京 大兴
投 资 方:鸿坤地产集团
方案设计:ZOE ARCHITECT/IPPR
设计团队:张会明 林嵘 韩宁 刘斐等
施工图设计:IPPR
景观设计:AUNA LANDSCAPE
设计时间:2015.07
建成时间:2021.01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