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保留原有的生活阳台功能,既益于厨房的良好通风,又能作为日常腌晒食物/清理水产品等家务扩展区使用
B区:扩入增大餐区面积
C区:作为设备间兼储藏室使用
将南北两侧阳台扩入,让采光面充分打开。同时由于两个北向阳台,只有中间约1/3部分能与餐厅联结形成通厅,全部扩入不仅效果不佳还会形成鸡肋角落,所以我们将整个阳台分为三部分进行规划:
原有的弧形玄关尺度失调,空间局促且利用率低,面积浪费严重。在设计中调整为直角形,并向后退让,拓宽了南北过道的面积,有效改善采光条件的同时让玄关后的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
屋主家的简介,由一个清清爽爽的玄关展开。原来那面不合时宜的弧形墙被撤走,入口处以更为素净的样子出现,反倒越发令人印象深刻。
浅浅的木色,在美貌的维度上稳定发挥,同时也包裹出更多的实用性。
右手边交叠的两块板材,乍一看像是为了打破立面枯燥而特别设计的造型,实际上却在背后隐藏了一个容量可观的步入式的衣帽间。
三代同堂的居住结构,一个实用的落尘区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方小空间里容纳着的三面通顶立柜,家人们可以从容的在这里换好鞋,挂好衣服、包包,还有拆开快递、整理好零碎物件……
作为一个缓冲地带,玄关完成了从美观到实用的一系列变化。
镜头顺着右手边继续延伸,餐厅、厨房和一张漂亮的岛台依次出现。讶异于这个餐厨空间的游刃尺度,也为它的井井有条和美貌惊喜不已。
北向的阳台作为餐厅面积补充,被扩入了一部分,剩下的一半则被圈起来,作为生活阳台使用。
与厨房接壤的一截墙体化身为餐边柜,躲在由玄关延伸出来的木料里,它解锁了放置茶叶、小食等一系列琐碎的收纳功能。
岛台是这个空间里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龙头、台面、台盆,设计师用白色把他们组合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不经意间凸显出生活的品质感。美貌之外,下方暗藏的大量柜体也对厨房收纳系统做出了最后补充。
视线沿着岛台往后游走,背景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感受。一盏不起眼的壁灯被设计师指派到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坐标,当电流贯通,聚拢起丝丝烟火气。
另一个很独特的感受来自竖百叶梦幻帘,它和餐厅背景墙有着“如出一辙”的美貌。
秩序井然的线条,浅浅地游走在一片素白之间,当藏在吊顶里的暖色灯光徐徐落下,温馨的氛围感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客厅需要为人们制造一个焦点,电视机则是凝聚人心的原始力量,此刻它被放在一面普鲁士蓝的“柜体”中间,一边是开放的收纳,另一边则是通向长辈房间的隐形门。
房门披着与柜子一模一样的板材,伪装成背景的一部分。
单人/两人/多人沙发在浅灰色地毯上随意的配起对来,可以想象,在这个空间里,会有酣畅的交谈,也会有舒服的独处,设计让这些情绪都能从容安放。
围绕着电视,丰富而舒缓的家居氛围正在被一点点呈现。从外面探进来的阳台,让客厅的布局拉伸更大。
家具们不遗余力的塑造着客厅的性格,低调的灰、温暖的黄、沉稳的棕……空间的层次被一再提升。
不只一次赞颂过木料的踏实,在休憩空间内,自然柔和的肌理,引诱着人们一次次安心归向它的怀抱。
得益于玄关的“从圆到方”,主卧在墙体的进退之中,居然向东向西,挪兑出了“两个”衣帽间。庞大的柜体消解了大部分的储物压力,无需为储物苦恼,主卧在奢适的层面延伸的更多了一点。
在这两个十平米出头的小房间里,设计师的重新规划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布局。
一面墙体向内凹过去,成了一组收纳可观的书柜。墙体背后的卫生间并没有因此损失什么,而卧室却在舒适之上大幅迈进。
长辈房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年长者的居住体验。综合与年轻人的生活作息差异,及方便日常照顾等方面因素,将东南角这间带有独卫的居室作为长辈房使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客厅与西侧的主卧、客卧等隔开,减少多代人生活起居的动线交叉。同时通过一个大阳台,采用户内联通式的布局,将老人房与客厅串联起来,方便照顾老人。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