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威海)创新中心是山东省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的龙头平台。创新中心按照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辐射带动的原则,集政府、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的创新资源,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学研合作的密集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项目设计秉持绿色生态互通互联的理念,将打造成集研发创新、科技孵化、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以满足各类高端人才的高品质工作和生活需要。建成后将发挥引领创新、支持创新、服务创新的作用,聚集更多的创新资源、创新项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成为一座科技创新领域的航标和灯塔。
0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双岛湾科技城中部科教研发区内,东临中央商务区,南临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双岛湾科技城中心形象区域和标志性建筑所在区域,项目地块东西长约为440米,南北宽约265米,规划用地面积约11.2公顷,地块南临和兴路,东侧、西侧和北侧均为规划道路。项目规划建设主要功能包括办公、科研、会议会展、酒店、商业、休闲生活配套等。
项目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规划有11.5万平方米的高层商务办公区,3万平方米的独栋创意办公区,2.6万平方米的科研区以及包括员工公寓、酒店、商业服务等功能的休闲服务区。此园区未来将形成多元复合、产城共荣的生态化科技城,同时本项目应成为科技服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群。
△和兴路鸟瞰图
02
设计理念
设计提出了交流、复合、创新、生态的“立体城市”理念,极大的丰富园区内的功能布局,营造富裕变化的立体空间,使地下——地面——屋顶——空中四者相连互通,为使用者提供了绿色生态的多层次立体休憩社交活动空间。
建筑意向取自巍峨巨石迎击海浪的壮丽景象,建筑群展现在东海之滨惊涛拍岸自岿然的巍然气势。建筑群通过体量的错动组合,创造了一个集体的雕塑形象,刻画城市独一无二的天际线。建筑主体材料采用浅色金属材料,体现其未来感与科技感。整体建筑群设计精细,错落有序,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 北向鸟瞰图
03
总体分析
南侧四栋高层建筑的裙房相连,裙房屋面为绿色屋面。双塔高150m,中间通过3层空中连廊相连,形成园区标志性建筑。园区中心围绕人工湖布置若干独栋创意办公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需求:整层、整栋、双栋或组团。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均好性、灵活性为原则,每个办公单元都拥有独立的入户空间和前厅,以及与办公区相配套的院落和屋顶花园。
△ 总平面图
空中连廊设有供员工使用的“空中花园”、运动区域、阅览室、休息室及其他公共设施,引入独一无二的海景视野,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 垂直花园
立体入口
△立体连接
04
节能策略
水资源回收与利用
设计提出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
水再利用的优点如下: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
缓解地面沉降,调节气候;
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
△ 水资源回收与利用
高效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玻璃将太阳能电池片通过胶片密封在一片低铁玻璃和一片背面玻璃的中间,是一种最新颖的建筑用高科技玻璃产品。采用低铁玻璃覆盖在太阳能电池片上,以确保有更多的光线透过率,产生更多的电能。经过钢化处理的低铁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承受更大的风压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
△ 高效利用太阳能
△ 节能策略示意
05
设计亮点
大跨度连体及转换桁架结构
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采用PKPM-SAUSAGE软件建立结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选取了五组天然波(CHI-CHI TAIWAN,NORTHRIDGE-01等)和二组人工波(Art Wave-RH2TG04)结构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钢结构连廊未出现应力比超限情况;楼板受压损伤主要集中在连廊层与剪力墙连接部位,以及裙房顶层,但基本都为轻度损伤,楼板在大震下仍能够较好地保证连续性和地震力的传递。
(a) X为主方向时地震
(b) Y为主方向时地震△ 核心筒剪力墙性能指标图连廊楼盖及楼板舒适度验算为了保证主楼钢结构楼盖的舒适度,根据《高规》3.7.7 的要求,对楼盖的竖向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进行控制。用 MIDASGEN 软件建立了标准层及连体 26,27,28 层楼盖的模型,得到主楼范围及连廊范围内的楼盖的竖向振动频率分别为f1=3.60HZ,f2=3.83HZ,f3=4.31HZ,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3HZ的规定。在26层连廊最不利点进行步行荷载激励,步行荷载时程曲线和不利点竖向加速度时曲线见下图。
△26层连廊不利点位置节点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连廊的关键部位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了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和几何非线性。经分析,节点均满足强度安全的要求。
典型节点应力云图
06
建筑设计
△和兴路沿街效果图
△多层商务办公区效果图
△空中连廊效果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威海(国家)创新中心
建设地点|山东威海
功能内容|办公、科研、公寓、酒店、商业服务等
用地面积|11.2公顷
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7年
项目状态|建设中
设计团队
项目负责人|曹炜
主创建筑师|曹炜、赵梦阳
建筑专业|李重毅、朱琳、吴信德、韩敬伟、王宇龙、梁钊
结构专业|王国兴、袁振军、李晓雷、陈慧磊、赵冬雪、高梅子、张媛媛、苏芳迪、孙博
给排水专业|常忠海、刘锐锋
暖通专业|李祥、刘小林、芦欣、朱添奇、苗实
电气专业|王岩、王海新、张力鹏、张润普、王曾璞
建筑设计二院
品牌运营管理办公室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