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Yongchang first primary
位置:四川 绵阳
分类:教育建筑
内容:实景照片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片:11张
北川新县城永昌镇是“5.12”特大地震后唯一个整体异地迁建的县城。重建后的永昌一小是北川新县城的一所全员寄宿制小学,生源覆盖近期5万人,远期7万人。学生规模为1620人,36班。规划占地面积约为3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为14428平方米。在震后重建项目中,如何在建筑设计策略上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性的合理布局,并营造安全感的心理感受,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将建筑层数在用地范围内尽量做少,为师生提供更多与地面衔接的路径,是我们采取的总体布局策略。建筑层数控制在3层以内,宿舍部分局部四层,利用不同层高的屋顶平台和连廊以及与体育场看台相连接,提供更多疏散路径。同时,底层围合的庭院空间与室外环境相结合,所营造的生活场景也给学生提供了安全感的心理感受。另外,所有外廊全部设置结构柱,提高房屋的抗震等级。
地面层,教学楼屋顶层,及各功能部分之间的联系平台共同营造出一个丰富的立体校园空间,为小学生的生活成长与学习提供活跃,亲切的场景氛围。同时,这种空间氛围也与羌族聚落中利用屋顶平台形成层叠错落的意象,达成空间内涵上的一致。从传统羌寨聚落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形态中提炼建筑元素,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进行表达,充分反映羌族民族传统特色风貌,传统民居中的坡屋顶、雕楼、过街楼、干栏式连廊、花窗、石片墙、白石崇拜以及特色空间在设计中均有体现。由于永昌第一小学为全员寄宿制小学,宿舍规模应满足全员寄宿要求。但在建设中,考虑分期建设模式,即先行建设1/2面积的宿舍,在校园总体布局中预留剩余规模的发展用地,为学校建设提供灵活发展空间。
永昌一小总平面布局将学校分为普通教学区、行政办公区、专项教室区、生活服务区、体育活动区五个部分,体育运动场地设置于城市主干道一侧,其余各部分通过一条连廊进行串联,这条连廊形成的开放空间使得各功能部分之间联系更加高效。普通教学区与体育场看台相连接,形成不同层次、错落有致的活动平台,学生可通过平台、外廊及看台直接疏散至地面。学校生活区由宿舍楼及食堂构成,置于地块南侧,与教学部分分开,既减少相互干扰,又便于管理。学校入口开放空间明确,并通过雕楼及柱廊形成特色入口空间及入口形象。校园建筑力求朴素简洁,采用体现当地羌族文化的色彩与材料。学校整体选择深灰色片岩,具有厚重感和安全感。部分采用白色涂料,明快而素净。栏杆,楼梯踏步,格栅等选择木材,具有亲切和温暖感。几种材料的叠加组合抽象表达了羌族建筑文化的特点。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第一小学外部实景图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第一小学平面图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第一小学立面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