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
安徽具有独特的徽派艺术、文化和建筑。安徽艺术学院(原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设立,是安徽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需要,是省重大教育项目。
整个校园采用“新徽派艺术聚落”主题,以一种当代的视角呈现艺术院校的特质和徽派地域建筑的特征。之前TJAD曾经介绍过校园的代表建筑-美术楼
(点击查看)
,今天为大家带来音乐楼、大师工作室、听雨轩三个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建筑,共同感受新徽派校园的魅力。
安徽艺术学院·音乐楼
Music Building of AHUA
音乐楼
位于安徽艺术学院西区教学组群西南角
,是校园东西景观轴的收尾。
由
南侧教学楼
和
北侧琴房楼
两栋组成,二者在4-6层由廊桥联系,廊桥下部形成3层高的巨大门洞,与校园西大门道路对应。
○
整体鸟瞰
○
音乐南北楼连桥
○
校园环路外景
○
连桥下形成巨大洞口
建筑临校园环路的外侧,采用连续界面与其它专业教学楼形成整体,朝向内侧的界面则曲折丰富,其中琴房楼东侧两翼架设于水面之上,与景观绿化产生积极的互动。
○
滨水景
观(左右滑动查看)
○
音乐北楼滨水夜景
○
音乐北楼
○
南楼主入口
○
休息平台看琴房楼
○
音乐楼与戏剧楼联系内院
○
音乐厅出挑
位于主门厅二层的
小音乐厅
,采用深灰色大悬挑体量,强调出其在整个教学群中的独特性。
由于教学排练区与琴房区层高差异,设
计巧妙利用坡道将不同标高联系起来,并形成通高的共享音乐中庭。
琴房单元采用落地角窗,不同朝向和方位的角窗强化了个体性,组合起来又形成如琴键般的韵律感。
○
共享音乐中庭
○
音乐厅室内
安徽艺术学院·大师工作室
Master Studio Group of AHUA
安徽艺术学院大师工作室组群南临校园中心开阔湖面,由
8栋大师工作室
和
滨水交流茶轩
组成。
建筑群位于由音乐大草坪通往西区教学组团的景观带上,在两个开阔的大空间之间具有空间转换的意义,也强化了校园“新徽派艺术聚落”的理念。
○
场地鸟瞰 & 平面图
小尺度建筑错落布置,宛如微缩版的皖南民居村落,为徽派校园带来了难得的低层高密度空间体验。
○
错落布置的建筑
通往专业楼二层平台的
引桥
将群体分为东西两个组团。
桥体紧贴建筑,公共与私密两种不同属性空间的并置,产生了戏剧性张力。
桥上步道与桥下滨水栈桥立体交错,为师生提供了感受校园空间的多维视野。
○
引桥
○
桥上步道与桥下滨水栈桥立体交错
滨水交流茶轩
,水平舒展,舒朗通透;
大师工作室利用地形高出道路1m,两两围合成半开放的小台地,加强私密性,并经入户前院至内部天井,形成由公共到私密丰富递进的空间层次。
○
滨水交流茶轩
○
从艺术楼看建筑群
安徽艺术学院·听雨轩
Rain-hearing Pavilion of AHUA
“
井”在传统村落中既是日常生活的载体,也是公共交流的媒介。听雨轩遵循校园“新徽派艺术聚落”的
主题,依托校园中保留的百年老井,表达现代与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
建筑生成过程
两片内坡屋顶空开30公分形成窄缝,既是光缝也是雨缝。在多雨的南方,雨水沿屋顶滴水落下形成雨帘,顺着地上的线性水槽,汇集到古井周边。围井而建的内向天井建筑,是空间和视觉的收尾,传达出徽派建筑中“四水归堂”的意向,也让古井具有了一种仪式感。
○
光缝 & 雨缝
在这里,人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被调动起来,体验着人与传统、人与自然——光线、风雨、山丘与植被——的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击当代社会中人与传统的隔阂以及人对自然的漠然。
项目档案
项目地点:
安徽省合肥市
设计时间:
2014年
建成时间:
2019年
建筑摄影:
马元
项目名称:
安徽艺术学院·音乐楼
建筑面积:
18842㎡
建筑设计:
陈强、王文胜、周峻、叶雯、刘骁、龚坤、陈冉、周明旭
室内设计:
陈强、陈剑如、白庆韬、卢冉冉
结构设计:
李熙、金刚
设备设计:
李伟、汪晴、黄敬、徐志臻
项目名称:
安徽艺术学院·大师工作室
建筑面积:
1570㎡
建筑设计:
陈强、叶雯
结构设计:
李熙
设备设计:
沈嘉钰、董静建、付明民
项目名称:
安徽艺术学院·听雨轩
建筑面积:
137㎡
建筑设计:
陈强、叶雯
结构设计:
李熙、金刚
景观设计:
陈强、叶雯、李熙、汪晴、李伟
•
了解
更多
•
•
业务联系
•
王佳
|
|
021-35376000
李娟娟
|
|
021-35377770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TJAD教育建筑。
{{item.text_origin}}